难忘的1960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是内蒙第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工业供水(包钢)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于1958年底,水利厅工程总队(工程管理处、王伦平负责)撤消,2队组建辽河工程局,去赤峰红山水库;我们3队和1队部分人(约40多人、张务深负责)都到“黄河三盛公工程局”报到(工程局地址:巴盟、磴口、旧区、天主堂院内)。
1959年春,来自四面八方热血青年(我20岁、有3年工龄),来到新成立的,黄河三盛公工程局,三大队(后1962年改称:内蒙黄河工程局机电处),各工种有1000人(大部分人员经“黄河三门峡 工程局”培训一年)。我们这些小齿轮都挂在工程局、三大队这个大齿轮上旋转,坚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定能建成美好的社会主义明天,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法则是不变的。
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吃白面很少,玉米面、红高梁面,全粉(带壳的面),定量不够吃(干部和技术员28斤,电工40斤,外线工45斤); 土豆、白菜、黄罗卜老三样,汤上漂着小虫,油、肉很少;住的是自己盖的土房子,下半截是就地黄土加麦草打成,上半截是自己脱土坯砌成;喝水是就地打的土井,有咸味;工地流行“伤寒病”死多人……经历过这样生活环境磨炼过来的人,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是珍惜幸福来之不易。就是这样艰苦,有时万人工地存粮仅够2— 3天,内蒙党委大力支持,乌兰夫亲自过问,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没有下马。
1959年冬— 1960年春,三大队组织青年男、女200人的“群英队”,过黄河(铁路钢桥东端)建“伊盟闸”,共青团工作热火潮天,完成任务。
我们无愿无悔,55年历史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共同打造属于他们时代的辉煌——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伟大效益。重要的是,我们在那个时代,不无聊、有成就、被记得,那样的年华会有很多鲜活的面孔永存人间。
我还记得有位同龄人,电修班,伊盟人,姓刘,名字记不清,个头不高,生的文静,不多说话,“脱土坯”盖车间真能干,起早贪黑班里数第一,一定是有光明前途好青年;因天气热、劳累,得了伤寒病,死了!大家都挽惜,死后发现口袋中装着给女青年的情书。
现在的人评论那个时代:虽然生活困难,但精神没倒,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共产党领导,不是向钱看。
工程局成立三大队,大队长是:张务深,陕西、三原人,学生、1949年参军、上学(军政大学),转业来内蒙,51年参加黄羊闸(解放闸)施工;包头修防处、修黄河防洪堤;1957年是水利厅工程总队三队队长,大我约10岁,为人大度、开朗、实在;对我一直关心照顾,若不是他调我来三大队学机电,那有我今天机电张明生。文化大革命后又调回呼市水利局副局长。
我是三大队三小队(电工队、磴口、旧区、铁路钢桥南;年底搬迁到现磴口电杆厂位置)技术员;三小队有外线班20多人、内线班30人、电修班10人;工程总队一起来的,其他多数人员去了二大队(砼大队)。
我到三大队开始学机电,是干中学;工程局大平台机电专业门类多,有电工、抽水、柴油发电、砼搅拌、起重吊车、汽车拖拉机等,行业资源丰富,形成行业互补;流行这样一句话:若在黄河工程局、三大队学不下技术,这人就不顶了。
1959年5月初,坐火车来到三盛公(火车站叫三盛公、现称:巴彦高勒),住在火车站对面隔铁路,工程局大仓库,院内帐篷;一天早晨天刚亮(5点钟),受指派,经旧区到铁路钢桥西头,领人拆一处原铁道兵电锯车间,有10里路;我骑自行车路过现电杆厂,经南砖瓦厂过包兰铁路,铁路道口有黑、白相间标志杆,杆上黑油柒处用白粉笔写,骂领袖的反动标语,我当时一惊,天不是大亮,周围空旷没有一个人;我还记得,旧区天主堂东门、马路对面、有磴口县公安局,我来到公安局大门口,见一人正在漱口刷牙,我把事情和他说了,这人什么也没说就回收发室;我还有领工任务,到钢桥还有几里路,我也就急着骑车走了;我忙乱一上午,中午回大库住处吃饭,路过砖厂铁路道口时,有几个穿便衣的人,在道口上下周围搜查,我下了车子,公安局那人认出我是早上报案人,一个岁数大的人,问了我一些事后,放我走了,后来又找到我写了些情况;事后同事刘金元(党员、后调电杆厂)和我说:你没事了,公安局来队里调查你多次,对字迹。
1959年8月三大 队大部分人员是挖进水闸基坑,进水闸是建在干滩上,挖下约3米多才有水,我们是用大筐二人抬土;9月份,工程局派我,去北京水电部干部学校,系统学习水电供应(施工机械,材料等课程)4个月;正赶上北京国庆10周年,学校组织我们参加水电部游行方队;参观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北京站等十大建筑;参加第一届全运会开幕式。
1960年1月,到南岸“伊盟闸”施工;施工供电,当时巴盟火电厂,有1台600千瓦小火电机组,容量小,电压不稳定,经输电线路(6公里)送到铁路钢桥西端变压器,变成400伏经钢桥送工地,7千瓦、0.4拌合机都启动不了,我是工地管机电的技术员,也没办法,拌合机还得用人推。
多亏了电压不足,一位朝鲜族拌合机师傅捡了一条命。当时我也在跟前,他叫孙龙镇,和我同龄,都是来自水利厅工程总队,当时发的劳保是军队的旧皮大衣,工作中皮大衣被拌合机大、小齿轮绞在里面,人也被拉过去靠在齿轮上动弹不得,没有流血,可后背被咬下齿轮印,这时拌合机转不动了,人们赶紧拉闸;若电压正常……
约1960年1月,伊盟闸工地发生一起触电死亡事故;下午电工袁柏林(由三门峡工程局调来内蒙,一级电工),在一转角电杆(有三层横担)上干活,重电后,在杆上被安全带吊着,头和上身后仰,人体已经脱离电源,这时下面的电工上杆施救,因慌乱不得法救不下来,这时架子工张克政,不用脚扣、安全带,蹬上电杆把人抱下来;在帐篷内,我、王福恒(北京水利学校水电专业)、还有2人(名字不记得),对袁师傅进行人工呼吸,4人轮流,满身大汗,2个多小时直至工程局医护人员到来才停止,大夫检查,身上有尸斑出现,死定了;后来河北老家来人,再后来供电班人把他放在钢板上,倒上柴油火化了。
还是60年,春天来了,可大、小汽车还在黄河冰上过,这天工程局马超书记、胡总工(后来调到内地)来伊盟闸工地,车(苏联嘎斯69、小车)差几米就上南岸,冰被压塌,车头下陷,车里坐的胡总,用小刀割开后蓬布,几个人都从车后跳出,这时车全部沉入3——4米深水流中;后来车还是架子工捞出来的。
工地上我主持:卷扬机砼垂直起吊技术革新,当闸底板砼浇筑完成,该浇筑闸墩时,约5米高,就利用卷扬机提升砼,节省人力,成功;1960年4月拦河闸开始井点排水,挖基坑,全是人担土,三班倒,民工来自全国各地,因家乡吃不饱,跑出来挣钱叫盲流,1959年下半年拦河闸开始打草土围堰 ,到1960年上半年工地男女民工上万人;5月份我被下放劳动(三指挥部),与民工同住工棚,睡在补着麦秸地上。一日早3点钟左右,距我住工棚东、前第二楝工棚着火,死20多人,有人不知姓名;因工程紧迫,那个年代没有施工机械,人拉二轮小胶车就算先进了(每辆车能拉砂子是0.10立方),需大量男女民工,为民工管理,工地上成立1— 8个指挥部;着火工棚位置大概在现拦河闸宾馆 大楼前面;工棚南北方向,长约80米、宽6— 7米,是用“柳椽”搭成“人”字形,上面铺“红柳笆子,再抹“麦秸大泥”,二头有门,中间80米长、二侧、各开二个门,里面二面睡约100多人,铺的麦秸,中间是道路;一声嘶声吼叫,夜静中很恐怖,我们被惊吓醒来,火光和大火的劈拍声音,人的哭喊声音,我本能的跑到隔二楝工棚的火场,这时工棚南边已经烧过,凶凶大火烧到北边,前后也就是10多分钟,这时民工争相离开这里,现场混乱;工程局领导何升岫局长等到现场指挥,拿长枪的警卫人员,医护人员都到现场;我见在帐篷中一个没穿衣服后生被烧伤哭叫,一个女护士脱下上衣给他;被指派,我拿了一张锹,挖土压火场南端还冒烟的地方,怕死灰复燃;为搞清伤亡人数,天亮后清理火场(我没有参与),在我压火的地方清出5具尸体,其他大部尸体在北边发现。我当时没想到会死人,这么结构简单的工棚,墙体只抹2公分厚的一层泥,一脚就能蹬坏;后调砼大队:拌合台,闸底板、闸墩、消力池浇筑施工员,到10月浇完消力池,枢纽砼浇筑基本完工;公路桥支模板我参与,检查各部尺寸;这时已经是1960年10月,拦河闸砼浇筑主体工程大部完工,开始分摊,我分到西山咀(乌拉特前旗)三工区,说走就走,10月份离开三盛公。
拦河闸公路桥、启闭机机架桥是1960年冬季砼浇筑施工,我没有参加;1961年4月开始安装拦河闸“第18孔闸门”,我被从前旗三工区抽调来三盛公,参加了闸门安装。
拦河闸闸门每孔长16米,分4块制作、运输;是北京中央安装队安装;我是第一次参加安装,一切都感到新奇,参与欲望很高。火车到专用线(现电杆厂位置),用缆吊卸车,用拖拉机、平板车运到拦河闸第18孔,工地用2台505挖掘机改装吊车安装;在第18孔闸底板上,4块拼装成 闸门整体;2闸墩牛腿上安装铰座、铰链;闸门就位;安装2侧支腿、木面板、橡皮封水。是一位40岁韩师傅主持安装。
难忘的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1959---1961三年中我有兴参加基坑开挖、园头(进水闸、拦河闸之间)基础打木板桩、砼浇筑几乎全过程、闸门安装、伊盟闸建设……;
遵照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办好”的教导,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多快好省建成枢纽工程。忙碌而充实的每一天,最贴切不过了,根本没有计较苦和累,给我淬火加钢,我们光荣、自豪;雄伟状丽、气势磅礴的“枢纽工程”见证过我们的足迹。
作者:张明生,原排水事业管理局,红圪卜排水站副站长
1956年参加工作, 1999年60岁 水利工作43 年,从红圪卜排水站退休。红圪卜排水站副站长(正科级),电气工程师。1997.5.14 总局指定在红圪卜站,成功接待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
1996年被评为内蒙水利厅全区“科教兴水”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黄河工程局、处级先进工作者;巴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张明生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自学, 掌握了电工基础理论,熟悉排水水泵的电气设备,懂运行操作规程,尤其擅长职工培训,1992年调入红圪卜排水站后,成为负责运行、安全和技术的副站长,而且一边管理泵站运行,一边自己动手编写培训教材。他结合红站电气设备实际编写的教材人手一套,得到总局领导和总排干管理局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共编写14册(16开、1300页),历时4年半。其中手绘电气(一、二次)图册(A3纸33页),历时1个月;“机电设备故障分析”共4册,1992——1997年共计120页,共收集109条红站机电设备(水泵、电气、水暖等)所发现的故障,逐条记载,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与实际结合,供大家学习,直到退休七年时间,每年春检、秋查,冬闲组织职工培训,他都多次应邀参加。2010——2012年参与 红圪卜排水站泵站改造项目(一期),负责水泵、电气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