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总干故事合集
来源: 时间:2017/09/30 点击: 【字体:
总干故事合集

【开栏语】
    “头顶烈日酷暑,脚踏总干热土。为何披星戴月,只为片片竹柳。”这是近年来流传在河套灌区总干渠管理局职工中的一首诗,诗中所说的“竹柳”,是总干局职工们,历经五年,沿总干渠由西向东,栽下的成片林木,保护着河堤,装扮着两岸土地。如今,总干渠两岸绿树成荫,像一条绿色长龙,蜿蜒踯躅。

  总干渠被巴彦淖尔人亲切称呼为“二黄河”,从磴口三盛公枢纽到乌拉特前旗刁人沟涵洞180多公里。总干渠流淌了50多年,养育了河套儿女。守护着她的总干人,为了她的坚不可摧,披星戴月,经风历雨,留下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设了“总干故事”专栏,讲述二黄河上的故事。

总干故事(1

五年如一日 又见两岸柳成行

 
  2011年,总干渠管理局开启了一项重大行动,全局职工不分男女齐上阵,沿总干渠180多公里的两岸,植树造林,改善生态。这一年,是韩晋春入职的第11个年头。

  韩晋春是总干局一闸管理所的副所长,身材魁梧,直爽干练。刚开始植树造林,韩晋春也和其他职工一样,心里犯嘀咕:“植树造林用得着这样‘大动干戈’吗?绿化按每年常规去做不就行了,何况总干职工的主要工作是工程水调、测流量水,种树只是副业。”但是,植树造林集中统一行动是局里的“死命令”,局长都带头在一线,有啥可说的,说干就干。而这一干,就是六年。
 
守着渠水 浇树却成了难事
 
  为什么植树造林?总干局的职工们心里都清楚。20多年前,二黄河两岸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韩晋春记得小时候,二黄河畔有沙枣树、水桐树、杨树、柳树,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林间玩耍,从柳树枝上往下滑玩儿“土飞机”,掏鸟蛋……度过快乐的时光。在1997年、1998年的两年间,这里因为天牛灾害,两岸的树全部被砍伐。

  2011年,总干局植树造林大会战开始了。选苗条、电锯切条、扦插、栽高杆……,别看韩晋春是土生土长的总干人,还当过兵,在造林绿化方面还是得从头学,细心干。刚学会开拖拉机,韩晋春去拉沙子,半路上车头突然翘了起来,幸亏他反应快,蹬住车底板,从座位上滑出来,躲过了更大的危险,可是后背却划了一个人字口子,发动机水箱里的水倒在身上被烫伤。回来后,大家都建议他去医院缝针,可他抹了点药包扎了一下,继续去干活。

  守着二黄河,给树浇水却真成了难题,尤其是秋浇,11月的天气渐渐变凉,3200多亩的林地,韩晋春和同事们得赶着一块地一块地挨着浇过。林地在渠堤上,浇水得用水泵从渠里抽水。腰粗的橡胶水管4个壮汉抬着都费劲,时间长了,同事们练就了力量和技巧,这样的水管两三个人也能搞定。

  有的地方需要用船泵浇水,这也隐藏着危险。2013年秋浇时,韩晋春就遭遇到一次。他开着船去浇水,没想到船到了河中央,挂桨机被河底的一根大树枝卡住,船被翘在水里,他被掀翻在水中。韩晋春游上岸,定了定神,想到了问题所在,重又回到河水里,将卡着的树枝拨开,这才把船开了回来。
 
走在绿树成荫的河提上心情开朗

 
  几年来,总干人的辛苦没有白费,竹柳成材了。刚开始种树的时候,周边的村民看笑话,“上班的人还能种活个树?”,现在看到满堤的竹柳,村民也服了,成了总干人植树造林工程的见证人。
绿化取得了成效,韩晋春心里满是喜悦,颇有成就感。而最让他愧疚的是,这些年忙绿化,家里的事情全交给了妻子,妻子教书也很忙,需要他能帮一把,可是总见不着他,一打电话,就是三个字“回不去”,渐渐的他的这种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感动了妻子,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韩晋春走在河提上,总能回忆起儿时的快乐。看这满眼的绿色,什么苦都忘了。有时烦恼,走上河提,心情立刻就开朗了。


总干故事(2)
 
“爸妈为母亲河‘穿了一身绿衣’,我替他们骄傲”
 
  2016年的一个夏日,总干渠管理局一闸管理所的代理副所长白勇接到了16岁女儿的电话,女儿在电话里对他说:“爸爸,我和同学今天去二黄河边玩儿,同学们都说,现在的二黄河两岸都是树,太美了,太好玩儿了。我对他们讲,这些树是我爸爸妈妈他们这些年种下的,就像给咱们的母亲河穿了一身绿衣裳。爸爸,你知道吗,当时我是多么替你们骄傲啊!”到这些话,白勇心里又是甜又是酸,久久不能平静。
 
做总干人的女儿 学会了坚强
 
  直到现在,白勇每次想起女儿的这番话,总会禁不住望向窗外,眼角噙满泪水。
今年41岁的白勇,可谓是地道的总干人,在总干渠边长大,1992年进入总干渠管理局参加工作,后与同事日久生情共结连理,两人的小日子过得幸福安乐。这么多年,几番岗位调整,丈夫在磴口,妻子在五原,真可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夫妻俩都是基层管理所,因为工作忙,一年中很少能回临河的家。女儿经常是跟着年迈的姥姥,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只能通过电话跟爸爸妈妈说说。
 
  在白勇的印象中,好像只给女儿过过1周岁和12周岁两次生日,再其他时候,都是想起来女儿生日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女儿16岁生日,正是总干局植树会战最忙的时候,那一天,女儿是跟亲戚们一起过的生日,晚上劳动结束白勇才匆匆的给女儿打了个电话。就是在女儿中考时,妻子才请了两天假回来陪。
 
  让白勇欣慰的是,女儿很懂事,学习很用功,在班里是英语课代表。女儿理解父母辛苦,也学会了坚强,每当看到白勇和妻子因为不能照顾她而面露愧疚的时候,还要反过来开导他们。
 
这些辛苦从没给女儿说过
 
  从2011年开始,总干渠管理局开展“绿化总干渠”的植树行动,植树模式从以往的,只补植空白段落和更新病老残林的做法,转变成为“总干渠全线绿化”。从那天起,他们的工作生活似乎都在围绕着这一片竹柳,从春到冬,从一个集中会战到下一个集中会战,终于让总干渠穿上了美丽的“绿衣裳”。
 
  总干渠这身“绿衣”,在女儿眼里,是那么美,是她的爸爸他*的骄傲。在他与女儿的交谈中,也只是淡淡地说“种好了,还要管护好”。而在“编织这身绿衣”的时候,他和同事们所付出的辛苦,却从没有给女儿说过……
 
  在总干渠上种树,白勇觉得管护最不容易。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竹柳种下去后,浇水、除草、打药、防治病虫害……一年四季,人不歇脚。
 
  就拿除草来说,3000亩林地的除草任务,一干就是两个月。春天每天早上7点半出工,上下午各四个半小时,田间地头吃午饭,晚上回来累得只想睡觉。长期的户外工作和吃饭不规律,很多人都得了胃病,再加上管理所工作人员大多四五十岁年龄,患腰腿疼的也增多了。
 
  白勇还记得第一次使用手持除草机除草时,头上被林地里的野蜂蛰了四五个大包,毒性发作肿的眼睛都睁不开;在总干渠边架泵取水,年久失修的柴油机马达坏了,在手摇启动柴油机过程中手臂韧带拉伤,好几天都拿不起来,可还是和同事一起继续忙碌在总干渠边。“一线工作,天天和机器打交道,受点伤是难免的”白勇轻描淡写。
 
  在这场攻坚克难的植树造林中,总干局全局上下齐上阵,繁重的造林任务前,苦是真的,累也是真的,但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喊累,这对白勇甚至每个总干人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这其中有苦也有乐,更多的是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让子女为他们点赞,让我们为总干人打造北方绿色屏障的努力付出点赞!
 
总干管理局  尹召军

总干故事(3)
 
总干渠两岸竹柳连起“一家亲”
 
  说起总干渠管理局植树造林的事儿,魏文斌就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从2011年开始的这场植树造林行动,总干渠管理局男女齐上阵,给总干渠两岸披上了绿装。如今的总干渠两岸,已经成了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地方。而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也让总干局的职工们在苦和累中相识相亲,魏文斌说:“植树造林大会战,给每个总干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时,我们就种树就把堤防巡,两岸竹柳连起‘一家亲’!”
 
“你找局长签字?那个拿打坑机的就是”
 
  今年49岁的魏文斌,是总干渠管理局一闸管理所业务股股长,已经在水利上工作23年的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水调,就是按指令调闸,输配水。虽然水调工作是主业,但这6年来,植树造林成了魏文斌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植树,水调,植树……哪里需要去哪里,边工作边劳动(总干人把植树叫作劳动)。
 
  “植树造林大会战,那个苦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干一会儿,裤子就成了泥水裤,工作服一年穿烂好几套。浇水用橡胶管12寸粗8米长,得六七个人才能抱得起来,看见就让吓瘫了。机械学着自己用,坏了自己修,四轮车胎爆了自己补,把甚本事都学会了。”魏文斌一边比划一边说。
魏文斌接着说:“刚开始真受不了,就想跑了!可是,当时总干局全局职工都奋战在总干渠上,不管是科级干部还是普通职工,不管是男还是女,都在实打实的劳动,那情景不由得你不感动。”
有一件事,让魏文斌记忆犹新,总是津津乐道——每一次植树造林大会战,总干局局长郑西山总是身先士卒。2012年春季大会战的时候,一次有人来找郑局长签字,工作人员给他借了一辆破旧摩托车,在工地上转了两圈没找到局长,急得他逢人就问:“郑局长在哪里?”终于有人给他指着说:“那个拿打坑机正打坑的就是。”顺着手指的方向,他看见一身泥水的郑西山,“他就像个干活儿的农民,不问哪能找到了?”
 
  还有一件事,让魏文斌说起来心疼——2016年5月,一闸管理所所长郭建平带着职工给竹柳林浇水,5个人6台泵,28公里的河道两岸,浇一遍水就要一个月。几个人天天日头下劳动,脸上褪皮,迷彩服铁硬,成了硬壳壳,一出汗,衣裳都是白片。一天收工后,郭建平累得都分不清东南西北。第二天,他自己去了医院。医生一检查,特别紧张地说:“你这是胰腺炎,再晚来连命都没了。”
 
“虽然劳动紧张,但是水调工作更不能马虎”
 
  虽然植树造林任务重,时间紧,但魏文斌他们主业是测流量水、输配水、堤防巡查、渠道工程保护,这些工作安全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马虎。
 
  魏文斌主要负责水调工作,3个人24小时监控,观测水情,每天定点报送情况,如果有变动,要随时上报。一闸是总干渠上第一大闸,河道最宽,水量最大,安全责任最重,一旦出了险情,全线都难以控制。每当水情变化不稳的时候,他们就要2小时汇报一次。
 
  2015年年初,正值流凌分洪。一天,魏文斌下班回家,坐大巴车往磴口走的半路上,接到电话,单位突然停电,水位超警戒。魏文斌赶紧喊停,跳下车就往回赶。回到单位,他们又遇到了难题,发电机打不着,这可急坏了魏文斌。怎么办?情急之下,魏文斌和同事们对进行紧急维修,终于顺利完成,保证了输配水安全。
 
“植树大会战让我们相识相亲”
 
  “总干人植树造林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魏文斌激动地说。每逢植树造林大会战,总干局全局干部职工都集中在一起劳动,风餐露宿,过去不相识,渐渐都惯了。
 
  魏文斌说:“就拿我来说,过去光管调水,其他管理所的人一年四季不走串,兄弟单位的人认识的很少。每次大会战,都是集体行动,渐渐地,大家就都互相了解了。过去,有的职工不认识局长,不知道局长全名叫啥。现在,不要说职工都认识局长,连我们局长见到职工,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还是我那句话——总干人战天斗地染绿总干渠,两岸竹柳连起‘一家亲’。”
 
总干管理局  胡晓卫

总干故事(4)
 
总干渠畔种树的故事
 
  2012年10月,国庆长假过后,河套灌区总干渠管理局的各个管理所便接到了命令,要在四闸管理所总干渠两岸搞一次植树造林大会战。
 
   刚从四闸管理所调到二闸管理所工作还不到三个月的孙小强,这次也要跟随队伍回到四闸管理所种树,心里非常兴奋。
 
第一次铺地膜
 
  这一天,两辆大巴车开进了四闸管理所,从局机关、各管理所抽调来的120多名干部职工一下车,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见了面,互相打着招呼,开着玩笑,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998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孙小强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直跟水“打交道”,是别人眼里的黑黑瘦瘦的“跑渠汉”。而这两年,说的干的大多是两个字——种树。现在,因为种树,他又回到自己曾工作了10多年的老地方,觉得无比亲切,跟老同事见了面总是问这问那的。
 
  这两年,总干渠管理局沿总干渠植树造林,已经开展了多次集中大会战,从一闸到五闸,每次除留守值班人员外全员出动,成片成片栽植竹柳,植树造林工程快速推进,卓有成效。干部职工们在大会战中建立了战友般的友谊,不管是局机关,还是各管理所的,吃住在一处,苦中也有乐,融成一个大家庭。
 
  一阵简单的寒暄之后,紧张的劳动就开始了。孙小强分到的任务是在第四分水闸闸下北岸的改造地铺地膜。这不,前不久在二闸辖区种树时刚学会的四轮车驾驶技术就派上了用场,本以为铺地膜和开四轮车一样简单,可做起来真难!其中最关键的一条要求就是要铺的笔直。孙小强开着四轮车铺膜,眼看要到地头了,被走过来的局长郑西山看见,冲着他就喊:“你看你铺成甚啦,蛇吃雀儿了?歪歪扭扭的。”说完,郑西山拿起一根木杆插在地头,对孙小强说:“照着木杆走,慢点儿!”按照这个方法,孙小强逐渐掌握了要领,地膜铺得又直又好。
 
  中午,大家一起在林间地头吃大锅饭,同事们还拿孙小强铺地膜的事儿开玩笑,孙小强笑着说:“咱们谁不是这样,赶着鸭子上架,没干过的要干,不会干的要学着干,干就要干成,干就要干好。不这样,咱们总干渠什么时候能绿了?”他这么一说,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你一言我一语,说着总干渠这两年来的大变化,成就感满怀。
 
捉天牛
 
  2013年7月,局里又一次组织了集中大会战,这次是在已成林的林地除虫害,捉天牛。全局有60多人参加,很多女职工都主动请缨。
 
  天牛灾害曾在巴彦淖尔市泛滥,1997年、1998年两年间,总干渠两岸的绿树因天牛灾害毁于一旦。除虫害,除天牛,成了保护两岸竹柳的重中之重。现在,两岸的竹柳刚刚成林,再不能让它毁在天牛嘴下。

捉天牛行动开始前,大家提议,这次要来个捉天牛比赛,看谁捉到的天牛最多
 
  早上7点,队伍进入林地,对天牛开展地毯式搜索。有的职工是第一次见到天牛,这家伙长长的触须,硬硬的翅膀,嘴上还长着两个钳子,那模样看着就害怕,哪还敢捉它。
 
  大家分组行动,男女搭配,戴上橡胶手套,男的扳下枝条,女的从树梢上捉天牛,开始女职工们还幻想着拿筷子捉天牛,既干净又不那么害怕,可是天牛的触角紧紧地扒在树干上,用筷子根本使不上劲,只好用手抓下来,再一脸嫌弃的装在塑料瓶里。林地里不时响起尖叫声,不用猜,那肯定是某位女职工抓着天牛给自己鼓劲儿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捕捉,没人再喊怕了,开始了比赛,就怕落在后面。中午12点,队伍集合,点数报告比赛结果,女职工孟素贞捉到的天牛最多,有200多只……
 
  捉天牛比赛虽然是苦中有乐,可是给树木打药就不那么简单了。为了安全,局里给每个职工都备了防毒口罩,可还是不停地流眼泪,有人因为过敏,嘴都肿了。有一次,职工马惠君背的打药箱漏水,药水渗到背上,刺痒难耐,可他还是坚持把药打完,没想到皮肤中了毒,住院治疗了半个月。同志们互相打趣“这几年种树,把没干过的活都学会了,没见过的东西都用过了,没受过的罪都遭了,一步步成了‘业余种树专业户’”。
 
  业余,是因为种树并非水利职工的主业;而专业,是从育苗、扦插、剪枝、嫁接、栽植高杆,打药捉虫等过程无一例外都是总干人亲自参与,早已是驾轻就熟。
 
  总干渠管理局的植树造林大会战,给每一位总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四季在总干渠边劳动,总干渠的变化看在每一个总干人眼里,在每一个总干人心里。“真没想到,几年总干渠就大变样了,又回到了我们年轻跑渠那会儿,到处有阴凉了”孙小强感慨。
 
  今年夏天的一天,天蒙蒙亮孙小强就和同事们出发去给林地浇水,一位村民对孙小强半开玩笑地说:“这几年,你们干的这营生真是辛苦,看你们的穿扮都不像干部。我们农民中午歇晌你们还在干,我们干完一天收工回家了你们还在干。不过,说实在的,总干渠现在变样了,两岸绿树成荫,我们是真服了。”
 
总干管理局  张星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