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管理局 尹召军
总干故事(3)
总干渠两岸竹柳连起“一家亲”
说起总干渠管理局植树造林的事儿,魏文斌就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从2011年开始的这场植树造林行动,总干渠管理局男女齐上阵,给总干渠两岸披上了绿装。如今的总干渠两岸,已经成了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地方。而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也让总干局的职工们在苦和累中相识相亲,魏文斌说:“植树造林大会战,给每个总干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时,我们就种树就把堤防巡,两岸竹柳连起‘一家亲’!”
“你找局长签字?那个拿打坑机的就是”
今年49岁的魏文斌,是总干渠管理局一闸管理所业务股股长,已经在水利上工作23年的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水调,就是按指令调闸,输配水。虽然水调工作是主业,但这6年来,植树造林成了魏文斌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植树,水调,植树……哪里需要去哪里,边工作边劳动(总干人把植树叫作劳动)。
“植树造林大会战,那个苦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干一会儿,裤子就成了泥水裤,工作服一年穿烂好几套。浇水用橡胶管12寸粗8米长,得六七个人才能抱得起来,看见就让吓瘫了。机械学着自己用,坏了自己修,四轮车胎爆了自己补,把甚本事都学会了。”魏文斌一边比划一边说。
魏文斌接着说:“刚开始真受不了,就想跑了!可是,当时总干局全局职工都奋战在总干渠上,不管是科级干部还是普通职工,不管是男还是女,都在实打实的劳动,那情景不由得你不感动。”
有一件事,让魏文斌记忆犹新,总是津津乐道——每一次植树造林大会战,总干局局长郑西山总是身先士卒。2012年春季大会战的时候,一次有人来找郑局长签字,工作人员给他借了一辆破旧摩托车,在工地上转了两圈没找到局长,急得他逢人就问:“郑局长在哪里?”终于有人给他指着说:“那个拿打坑机正打坑的就是。”顺着手指的方向,他看见一身泥水的郑西山,“他就像个干活儿的农民,不问哪能找到了?”
还有一件事,让魏文斌说起来心疼——2016年5月,一闸管理所所长郭建平带着职工给竹柳林浇水,5个人6台泵,28公里的河道两岸,浇一遍水就要一个月。几个人天天日头下劳动,脸上褪皮,迷彩服铁硬,成了硬壳壳,一出汗,衣裳都是白片。一天收工后,郭建平累得都分不清东南西北。第二天,他自己去了医院。医生一检查,特别紧张地说:“你这是胰腺炎,再晚来连命都没了。”
“虽然劳动紧张,但是水调工作更不能马虎”
虽然植树造林任务重,时间紧,但魏文斌他们主业是测流量水、输配水、堤防巡查、渠道工程保护,这些工作安全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马虎。
魏文斌主要负责水调工作,3个人24小时监控,观测水情,每天定点报送情况,如果有变动,要随时上报。一闸是总干渠上第一大闸,河道最宽,水量最大,安全责任最重,一旦出了险情,全线都难以控制。每当水情变化不稳的时候,他们就要2小时汇报一次。
2015年年初,正值流凌分洪。一天,魏文斌下班回家,坐大巴车往磴口走的半路上,接到电话,单位突然停电,水位超警戒。魏文斌赶紧喊停,跳下车就往回赶。回到单位,他们又遇到了难题,发电机打不着,这可急坏了魏文斌。怎么办?情急之下,魏文斌和同事们对进行紧急维修,终于顺利完成,保证了输配水安全。
“植树大会战让我们相识相亲”
“总干人植树造林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魏文斌激动地说。每逢植树造林大会战,总干局全局干部职工都集中在一起劳动,风餐露宿,过去不相识,渐渐都惯了。
魏文斌说:“就拿我来说,过去光管调水,其他管理所的人一年四季不走串,兄弟单位的人认识的很少。每次大会战,都是集体行动,渐渐地,大家就都互相了解了。过去,有的职工不认识局长,不知道局长全名叫啥。现在,不要说职工都认识局长,连我们局长见到职工,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还是我那句话——总干人战天斗地染绿总干渠,两岸竹柳连起‘一家亲’。”
总干管理局 胡晓卫
总干故事(4)
总干渠畔种树的故事
2012年10月,国庆长假过后,河套灌区总干渠管理局的各个管理所便接到了命令,要在四闸管理所总干渠两岸搞一次植树造林大会战。
刚从四闸管理所调到二闸管理所工作还不到三个月的孙小强,这次也要跟随队伍回到四闸管理所种树,心里非常兴奋。
第一次铺地膜
这一天,两辆大巴车开进了四闸管理所,从局机关、各管理所抽调来的120多名干部职工一下车,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见了面,互相打着招呼,开着玩笑,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998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孙小强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直跟水“打交道”,是别人眼里的黑黑瘦瘦的“跑渠汉”。而这两年,说的干的大多是两个字——种树。现在,因为种树,他又回到自己曾工作了10多年的老地方,觉得无比亲切,跟老同事见了面总是问这问那的。
这两年,总干渠管理局沿总干渠植树造林,已经开展了多次集中大会战,从一闸到五闸,每次除留守值班人员外全员出动,成片成片栽植竹柳,植树造林工程快速推进,卓有成效。干部职工们在大会战中建立了战友般的友谊,不管是局机关,还是各管理所的,吃住在一处,苦中也有乐,融成一个大家庭。
一阵简单的寒暄之后,紧张的劳动就开始了。孙小强分到的任务是在第四分水闸闸下北岸的改造地铺地膜。这不,前不久在二闸辖区种树时刚学会的四轮车驾驶技术就派上了用场,本以为铺地膜和开四轮车一样简单,可做起来真难!其中最关键的一条要求就是要铺的笔直。孙小强开着四轮车铺膜,眼看要到地头了,被走过来的局长郑西山看见,冲着他就喊:“你看你铺成甚啦,蛇吃雀儿了?歪歪扭扭的。”说完,郑西山拿起一根木杆插在地头,对孙小强说:“照着木杆走,慢点儿!”按照这个方法,孙小强逐渐掌握了要领,地膜铺得又直又好。
中午,大家一起在林间地头吃大锅饭,同事们还拿孙小强铺地膜的事儿开玩笑,孙小强笑着说:“咱们谁不是这样,赶着鸭子上架,没干过的要干,不会干的要学着干,干就要干成,干就要干好。不这样,咱们总干渠什么时候能绿了?”听他这么一说,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你一言我一语,说着总干渠这两年来的大变化,成就感满怀。
捉天牛
2013年7月,局里又一次组织了集中大会战,这次是在已成林的林地除虫害,捉天牛。全局有60多人参加,很多女职工都主动请缨。
天牛灾害曾在巴彦淖尔市泛滥,1997年、1998年两年间,总干渠两岸的绿树因天牛灾害毁于一旦。除虫害,除天牛,成了保护两岸竹柳的重中之重。现在,两岸的竹柳刚刚成林,再不能让它毁在天牛嘴下。
捉天牛行动开始前,大家提议,这次要来个捉天牛比赛,看谁捉到的天牛最多。
早上7点,队伍进入林地,对天牛开展地毯式搜索。有的职工是第一次见到天牛,这家伙长长的触须,硬硬的翅膀,嘴上还长着两个钳子,那模样看着就害怕,哪还敢捉它。
大家分组行动,男女搭配,戴上橡胶手套,男的扳下枝条,女的从树梢上捉天牛,开始女职工们还幻想着拿筷子捉天牛,既干净又不那么害怕,可是天牛的触角紧紧地扒在树干上,用筷子根本使不上劲,只好用手抓下来,再一脸嫌弃的装在塑料瓶里。林地里不时响起尖叫声,不用猜,那肯定是某位女职工抓着天牛给自己鼓劲儿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捕捉,没人再喊怕了,开始了比赛,就怕落在后面。中午12点,队伍集合,点数报告比赛结果,女职工孟素贞捉到的天牛最多,有200多只……
捉天牛比赛虽然是苦中有乐,可是给树木打药就不那么简单了。为了安全,局里给每个职工都备了防毒口罩,可还是不停地流眼泪,有人因为过敏,嘴都肿了。有一次,职工马惠君背的打药箱漏水,药水渗到背上,刺痒难耐,可他还是坚持把药打完,没想到皮肤中了毒,住院治疗了半个月。同志们互相打趣“这几年种树,把没干过的活都学会了,没见过的东西都用过了,没受过的罪都遭了,一步步成了‘业余种树专业户’”。
业余,是因为种树并非水利职工的主业;而专业,是从育苗、扦插、剪枝、嫁接、栽植高杆,打药捉虫等过程无一例外都是总干人亲自参与,早已是驾轻就熟。
总干渠管理局的植树造林大会战,给每一位总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四季在总干渠边劳动,总干渠的变化看在每一个总干人眼里,在每一个总干人心里。“真没想到,几年总干渠就大变样了,又回到了我们年轻跑渠那会儿,到处有阴凉了”孙小强感慨。
今年夏天的一天,天蒙蒙亮孙小强就和同事们出发去给林地浇水,一位村民对孙小强半开玩笑地说:“这几年,你们干的这营生真是辛苦,看你们的穿扮都不像干部。我们农民中午歇晌你们还在干,我们干完一天收工回家了你们还在干。不过,说实在的,总干渠现在变样了,两岸绿树成荫,我们是真服了。”
总干管理局 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