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秋雨连绵颂水文
来源: 时间:2014/09/15 点击: 【字体:
秋雨连绵颂水文
 
  中秋刚过,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在市水文局杜计才局长的盛情邀请下,我们踏上了去水文局基层站点的路途。路上杜局长简要介绍了巴市水文局近年来取得成绩和荣誉,但没有说此次出行的目的,这让我比较好奇。作为水利职工,之前对水文局这个单位知之甚少,不明白具体的工作职能和存在的意义,或许这次走访能解开这个疑惑。
 
  一路向东走了四个小时,从高速到国道再到乡间小路最后走到没有路,越野车在泄洪道里穿行,在大山之间看到了一幢红顶建筑物,杜局长说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大佘太水库(入库)站。他指了指对面说再往里走20公里就是著名的佘太翠的开采区域。汽车在一处破旧的土胚房前停了下来,这是两栋七八十年代的建筑物,岁月的痕迹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忠诚。这就是大佘太水库站的旧站址,该站成立于1980年1月,隶属巴彦淖尔市水文勘测局,属国家基本水文站,现有职工3人。随行的水文局办公室主任孙国华告诉我们,现在看到的房子已经经过休整了,去年才拉通了电。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旧站址还在用,周围建起了围栏,还建起了圈舍,搞起了养殖。这是水文局局领导对基层站点职工生活待遇提高进行的一项贴近群众的举措。在这里我们没有见到那三位职工,孙主任说他们在泄洪道对岸的新站点里,正在给我们准备简单的工作餐。
 
  来到新站,我们见到了这里的三位主人,站长刘柱小和职工尚茂林、武茂,他们都是1957年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至今,在这里工作了35年,从年轻后生一直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对于他们三个我是心怀崇敬的,在这大山深处,没有电,手机信号也没有,就这样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水文事业,不计回报,没有怨言。站长刘柱小对于我们的到来很是高兴,他说这里最近的邻居在四、五公里之外,平时就他们老哥儿仨,承担着下游大佘太水库入库水位、流量的测、报、整和降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工作之余就是把养殖的鸡和院子里的菜拾掇好,有时候儿女也会过来看望他们。现在的工作条件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能做饭,能洗澡,有菜园,有副业,局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也越来越多,也让我们这些基层的职工能安下心来踏实工作。虽然这里人烟稀少,不过吃的是山羊肉,喝的是矿泉水,呼吸的是新鲜空气,这些你们在城里是不行的!职工尚茂林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老婆娃娃都多,更像一家人。我们聊天的同时武茂已经准备好了饭菜,看着盘子里切咸菜的刀工让我感触很深,一个老爷们儿能有这样的手艺除了手巧更多地还是时间的历练。
 
  回来的路上杜局长说我们水文局的站点大部分都在这样的地方,基层13个水文站主要承担全市水文勘察、监测、预报、情报,水环境监测、评价等职责任务,具体负责全市345眼地下井、72个自动雨量站的运行观测、山旱牧区5个水文站测洪报汛、灌区35条灌排渠沟的测流量水、6个水功能区、12个入河排污口监测和取水化验、黄河防凌防汛水文监测和突发水事件应急监测等工作。每个站点都有这样默默奉献的水文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水文工作的成绩,这些人值得让人去尊重,去崇拜。
 
总局办公室   王春晖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