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解放闸的看闸人
来源: 时间:2015/05/25 点击: 【字体:

解放闸的看闸人
 

  过去水利上有好多水勤工。随着时境过迁,现在仍然守在闸坝上的老水勤工已经寥寥无几。解放闸灌域乌拉河的王来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王来云今年61岁。40年前他以水勤工的身份,被太阳庙四团农场派往乌拉河管理段当水勤工。1976年,团部安排21岁的王来云到乌拉河当水勤工。接到通知后,王来云便迅速打点行李,骑着一辆破烂的自行车,后梢架上结实地捆绑着铺盖卷,风尘扑扑去报道。到了乌拉河管理段,顺手擦把带着泥土的汗,掏出手巾里折叠整齐的四团五连介绍信,办完手续后,段长安排他到乌拉河三闸当上了水勤工,一干就是40年。几十年来,他防洪护背,看闸值水情,跟水测流,栽树护林等等,除了没当过段长,其他几乎是做遍了管理段的营生。老王心灵手巧,干营生有模有样,既快又好,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水勤工本来在那个时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进进出出的人,唯独他风雨无阻默默无闻一干就是40年,40年水利建设变化巨大,小王也变化巨大成了老王。

  老王是个助人为乐的人。常年住在三闸,过往行人特别多,他的熟人也就愈来愈多。路来路过的人都要热情的打个招呼或者是进来坐坐,小忙小事上他经常帮助路过的人,这些年光是打气的气管子就不知道换了多少,补车袋、临时寄存房看管东西等等,俨然是个中转站。冬天天冷,过往行人进来闸房子喝上一杯热水暖暖身子;夏天天热,路过行人在闸房子前的草凉棚棚下乘个凉,歇歇脚;遇上大下雨天走不了的,老王还会给管饭留宿,十里八村都知道老王和老伴何翠兰的热心肠,提起老王一家来真没有说赖的。俩口子每年喂两口大肥猪,养几只羊,种上几分菜,乌拉河管理所的职工们在跟水过程中常去老王那里吃随口饭,老王老伴儿做的油烙饼炒甜菜杆杆特别好吃。老王每年冬天都要办一次杀猪宴,把跑渠的农民朋友和管理段的人都请上,烩上满满一锅酸烩菜,喝上几瓶闺女女婿孝敬他的好酒,热热闹闹聚会一回。每次这样的聚会老王都特别开心。老王种的20多亩地,农忙时节,管理段的职工们也常常会帮他干农活收庄禾,相处的就像一家人。多少年来,水利人的实在,以及许许多多像老王们一样的实在,都特别受老百姓的欢迎。

  老王是个勤劳俭朴的人。多少年来,老王习惯了天蒙蒙亮就起床。先去闸上去看看水位,闸前有没有树根等漂浮物阻塞。多年来他在调水上掌握了丰富的经验,看眼力谁也比不过,就是拿仪器比测,也上下不错多少。遇上刮风下雨天或水位上涨,老王会一黑夜不睡觉,打着手电来来回回的巡堤,是一个非常可靠负责的人。老王总是把闸区周围打扫的干干净净,常说闸区就是我们的门面,要好好保持干净整洁才行。

  老王还救过2条人命。事迹上过巴盟报。一天老王正在巡堤,看到不远处有人影在水中挣扎,老王猛跑着扑向地点,未及脱衣服就跳入水中,在危急时刻救起了落水小女孩。孩子获救后,家人拿出500元钱感谢老王,老王根本不要。还有一次,老王远远看见有个妇女在东河背上走过来走过去,情景不对,他感到情况不妙,赶紧往过赶,还是慢了半拍,妇女跳了水。老王又是奋不顾身跳水,救起的是名孕妇。老王的救人精神在在十里八村被传为佳话。

  老王还是个教子有方的人。他生了三个儿女,都上了大学。俩闺女都在鄂尔多斯工作,其中二女儿还是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儿子在伊利集团工作,薪水不低。子女们在城里买下了90多平米的楼房让他老俩口回城享清福,老王不肯,说在城里住不惯,也丢不下看了40年的老闸,离不开这跟了多少年的黄河水。老王的水利情结,和我们长期坚守在水利工作一线的水利兄弟姐妹们是一样一样的。尽管清贫寂寞,长年经受风雨霜花,但大家都是默默无闻的守着实在,守着眷恋,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在这渠道闸坝、田野大地和百姓农家,勤劳朴素的精神始终都伴随着这涓涓流水,流向哪里都是爱。


 

            解放闸管理局乌拉河管理所 赵建华 李永忠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