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小镇供水人
----乌后旗供水站潮格镇水厂厂长张永平
在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的大街小巷内,常常可以看到一辆红色的三轮车忙碌不停地穿梭在东街西巷,车的两边分别写着“供水抢修”和一串电话号码。开车的人有着一付精瘦的身材,短短的寸头,黝黑的面孔,乐观的笑容,足蹬一双水靴,车上装着各种维修工具和配件,三轮车所到之处,总能听到人们热情洋溢地招呼声和快乐的回答应和声,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是边陲小镇最动感的一幕。多少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哪条街道哪家居民的水管破损爆裂,哪户人家的吃水有了困难,他,张永平,永远是第一个到达现场解决困难的人。
张永平,乌拉特后旗供水管理站潮格镇水厂厂长兼安装队长,1986年入伍,1988年入党,1989年退伍,1990年成为供水站一名安装维修人员。二十多年来,他从一个普通的管道工成长为潮格镇水厂的厂长,多次被水务系统、上级机关党委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在乌拉特后旗潮格镇这片土地上,他既是乌后旗供水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潮格温都尔镇供水服务的守护者。
供水安装维修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年四季,常年在外流动作业,哪里需要维修,工作人员就得迅速赶到哪里。夏天酷热爆晒,冬天寒风刺骨,风吹、日晒、雨淋,水里来、泥里去,常年穿不上一身好衣服,这,对供水维修人员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很多跟他一起参加工作的人都已经转行干别的去了,而他却把这别人觉得单调、枯燥的工作干得津津有味,有板有眼。 二十多个寒冬酷暑,他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在供水服务工作中,他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始终如一,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一心一意为群众办着实事、解着难事;他走遍了潮格镇的大街小巷,每条街道的特征、建筑物、路况、管网情况,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是供水管网的活地图、居民吃水困难的排忧者。
勤奋工作,甘于平凡,用平常的心对待身边的一切,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潮格镇呆过的人都知道,潮格镇的冬季格外寒冷,赶上气候异常寒冷的年份,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他每天出去维修都是早出晚归,忙的时候常常中午晚上两顿饭并做一顿吃。到了数九寒天,地下管道和居民家里水管冻裂更为频繁,尤其现在潮格镇的很多居民都已经搬迁至条件好的山前居住,山后老旗府留置大量无人居住的空房屋,供水管道由于无人看管经常发生冻裂、跑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往住一接到报修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先替空房户把横流四溢的水清除了,然后才能进行维修,泥一身,水一身是常有的事,由于维修工作繁重,工作量大,每次晚上回到家都是冰和泥和着一身,早晨穿走的干水靴到了晚上都能把脚湿透,妻子看着心疼,拿驼毛做了一双棉靴子衬在水靴里,希望可以不让他的双脚被冻伤.......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永平是一名普通的供水工人,在全国千万个供水岗位上,有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甘愿平凡、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普通工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他们有的是为百姓真情服务、热情关爱的心和一份对供水工作无比执着、敬业奉献的真情,那一条条水管涌出的清泉,滋润出了祖国边疆小镇的和谐稳定,更浇灌出了边陲小镇幸福安康的生活!这些平凡普通的点点滴滴,在中华各族儿女为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大潮中汇聚成了一曲为人民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华美乐章!
乌拉特后旗水务局 孙芙蓉 潘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