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麦收记忆
来源: 时间:2015/07/10 点击: 【字体:

麦收记忆
 

  星期天,与家人一起去看望农村居住的舅舅,沿路看到道路两旁的庄稼长势喜人。一阵微风吹过,麦浪一波接着一波,饱满的麦穗微微低下了头,又到了麦收季节,不由的想起小时候麦收的场景。

  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种麦子,少的七、八亩,多的二、三十亩,麦收季节也正值学生放假,大人娃娃齐上阵。人们都是用镰刀,一镰刀、一镰刀割麦子的。很小的时候,我就参与了父辈们割麦子的劳动。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们兄妹4个从被窝里叫起来,拿着父亲前一天晚上磨好的镰刀,陆陆续续来到麦地。下地,弯腰,左手抓着麦杆,右手挥着镰刀,一垄一垄的割起麦子来。父辈们高超的割麦子技术又快又多,麦茬又短又平,熟练的技术使得镰刀与麦杆接触的那一刹间,发出“刷刷刷…..”有节奏的声音。成熟的麦子麦芒又尖又硬,与胳膊接触上会划出一道道划痕。每次出发前,母亲都会让我们全副武装,穿着厚厚的劳动服,戴着大帽沿的草帽,脸上用围巾包着,只露出两个忽闪忽闪的眼睛,就连自家人也有时无法辨认出老大、老二、老三……。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一会儿就捂出一身的汗,头上豆大的汗珠把头发浸得湿漉漉的,像水洗了似的。特别是到了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把早晨湿柔的麦芒烤的更加坚硬、更加扎人。

  割麦子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打腰子”。母亲手把手的教我,只见母亲割一把麦子,把它分成两缕,左手抓着麦穗这头,右手抓着其中一缕,熟练的翻转一下手腕,顺势把另一缕夹在了腋下,最后一拧,一道“腰子”就打好了。把“腰子”平平的铺在地上,把割下的麦子整齐的铺在上面。照着母亲的样子,我试了很多次还是打不了。于是,母亲就把一行十几垄的麦子分出七八垄给我,我像蜗牛一样慢慢在母亲后面前行。长长的地头,望也望不到边儿,心里盼望着能快点割到地头休息一下。妈妈把一行麦子割上了地头,便吆喝我们:“歇会儿吧!”她拿出事先带好的西瓜、烙饼、柿子,一家人围坐在地堰上吃了起来。

  儿时记忆中,割麦子过程中遇到最恐惧的事儿是那成群的蚊子、蜢子,多腿绿身子的毛虫虫和随时都会窜出来了耗子。蚊子一般停留在麦杆上,只要一动麦子,它就会飞起来,割麦子时手脚不停的在动,蚊子是不会咬人的,但只要你偷懒停下来时,它就乘机来吸你的血,人称:蚊子不咬“忙人”!起初,遇到地里的耗子时,我就会扔下镰刀,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妈呀,快来人呀!”引得家人全跑了过来,耗子也吓跑了。姐姐责怪我:不就是个耗子吗,一惊一乍的!也许是因为见得少吧,后来见得蚊子、虫虫、耗子多了,也就不怕了!

  麦收季节,天气变化多端。记得有一年,我们割了一半麦子,突然天空乌云翻滚,闪电雷呜,雨说来就来,一家人收起镰刀,一路狂奔跑回了家。爸爸说:“这老天爷,尽给人找事”。姊妹几个嘀嘀咕咕:“早知道下雨,还不如不割了,天晴了还得晒麦子”。第二天,太阳火辣辣的时候,我们把麦子一捆一捆的抱到向阳的半坡上,隔段时间翻腾一次,经过一晌午的凉晒,下午就能打捆了。可是就在我们把麦子捆好时,老天就像变脸似的,豆大的雨点瞬时噼里啪拉又下了起来,看着无情的老天爷,我们的眉头皱了起来,明天还得晒麦子。那一年麦收季节雨水特别多,就这样反反复复的收麦子、晒麦子,收割十几亩的麦子用了将近半个月,村里的人把麦收季节形容成“虎口夺食”。

  到了晚上,躺在大炕上,累得腰酸腿疼,每当这时我就会发一些牢骚,妈妈总是慈祥的对我们说:“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学校,将来成了城里人,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咱不争馒头气,也要争糠窝窝气!”……母亲的话至今还回响在耳边。母亲用最朴实的言语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兄妹4个相继考上了技工学校。父亲作为一名水利职工,责无旁贷的为我们选择了水利事业,现在说起,这也是父亲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靠地里的收入和父亲微薄的工资,供我们兄妹念完技校、上了大学,硬是让我们踏出了农门。村里的人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有的乡亲说:“这真是‘老子烧窑,儿不离窑门’呀!”

  记得我考上技校的那一年,哥哥考上了大学,两个姐姐正在技校读书。母亲每每回忆起当时我们考上学校时真是既高兴又犯愁。愁的是我们4个人的学费从哪里来?那一年,我家种了40多亩地,收入将近两万元,交了学费后所剩无几。
现在,农村用镰刀割麦子已成为历史,大型收割机早已取代了手工割麦子。对我来说,那段难忘经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工作繁忙时,我都会想起那段农村劳动时光,有什么苦和累会比农村人割麦子更辛苦呢?

  又到了麦收时节,火热的盛夏,忙碌的季节,心里企盼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河灌总局组织人事处    张小红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