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灌区管水人
来源: 时间:2015/11/16 点击: 【字体:
                                  灌区管水人

                    
  说起灌区管水人,可能城里的人不是很了解,但用水的农牧民们对他们却很熟悉,亲切地称他们为“跑渠汉”。

  “跑渠汉”这个名称,起来似乎不雅,却包涵了“辛苦、踏实、无怨无悔、风雨无阻渠上跑”等含义。一年四季,他们的思想、情感、身影都离不开渠和水。

  尤其是乌拉特灌域的管水人,近十多年来,又增加了一项分凌补水工作。每年春节刚过,为了缓解黄河开河时的压力,也为了乌梁素海补水和灌溉干地,乌拉特灌域管理局管水的人们已别妻离子,安顿好父母,匆匆上岗,开始一年的辛劳。冰雪还没有融化,冰冷的渠堤上已留下了管水人密密麻麻的脚印。他们顶着寒风,披星戴月,检查渠道、闸坝等一切输水设备。

  刚刚准备好,夹着冰块的黄河水便顺着渠道流了下来,管水人的心立刻揪了起来,因为气温较低,冰块很难融化,容易堆积形成冰坝,造成决口事故。所以,管水的人们,立马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看他们,有手提3米多长橇棍,站在闸坝上不停地拔开冰块,防止结坝的;有骑着摩托车不停地沿着渠背巡查,防止决口的。尤其是晚上,管水的人们,更是提心吊胆,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渠堤,他们忍着饥饿、抗着寒冷、耐着瞌睡,克服着一切困难坚持着。手冻僵了、起泡了,腿脚站麻了、腰直不起来了,管水人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即使是轮着休息会儿,也不敢闭着眼睛睡。直到顺利完成分凌补水灌溉干地的任务。整整一个月,管水人不能回家,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放到一边,心里只有这渠、这水。

  就在分凌补水的同时,管水的人们还要走村入户宣传水情、调查种植结构、了解农情墒情。他们总是一脸的疲惫,但脚步却总是急匆匆的,从未因疲惫而拖沓。因为他们知道农情、水情不等人。

  管水的人们和农民兄弟一样,知道田地里的种子何时发芽长叶,每种作物何时需要喝水;他们熟悉渠堤上每棵树、每丛草的生长速度;他们更知道渠道闸坝每一段、每一处的安全状况。

  管水人最怕的是行水期间刮风下雨,遇到这样的天气,晚上都不敢睡觉,得顶风冒雨在渠堤上巡查,就怕决口。其中之辛苦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偶尔遇到停水时,你若问管水人最想干吗?他们的回答大都是:关掉手机,回家饱饱地睡上一觉!

  在管水人的概念里,没有节假日,因为往往是节假日别人团圆的时候,正是行水最忙的时节。没有一个管水人,因为要和家人过团圆节而离开工作岗位。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常年不懈,他们从无怨言,他们只知道履行责任。心里想用“伟大”这个词形容他们,可他们好像就是一群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

  再看那些排干上的管水人,排水沟里的水多了,他们着急;机泵出故障了,他们着急;水质有了问题,他们着急;沟道中的杂草多了,他们着急。他们把心思全部放在沟道、机泵上,及时发现问题,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春秋时节,他们下机坑,站在冰冷的水中检修机泵,需要克服和战胜好多对他们身体威胁和危害的因素;他们需要随时监测水质,防范有污水排入,保证沟道水质指标正常;他们需要认真细致排查沟道,防止偷取背上的土,保证沟背完好;他们需要仔细观察机泵运行,防备机泵出现故障,保证抽水正常。最让他们头痛的是沟道中的杂草,长得飞快,影响排水,很难除掉。

  秋浇是管水人一年中最繁忙的阶段,从9月中旬开始放口,到11月上旬关口,近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又不能回家了。秋浇的特点是水期长、水情不稳定。管水的人常常需要晚上零点以后上闸查看水情。秋天的夜晚,寒气袭人,冷风吹着树枝,发出怪声,还有不知名的动物的叫声,走在黑暗的渠堤上,如果是你,一定会感到毛骨悚然,但管水的人,长年累月,早已习以为常。他们每天要定时定点测流,随时随地排查,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因为水火无情,不得有半点马虎!

  管水的人们把他们的一生奉献给了被他们视为神灵般的水,他们辛劳、他们勇敢、他们憨实、他们寂寞、他们孤独,但为了大地的丰收,他们心甘情愿,他们是值得社会敬重的一群人!

 

乌拉特管理局 薄瑞平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