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段直接入黄风沙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数据观测获取阶段 在自治区水利厅、巴彦淖尔市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由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市水保站、磴口县水务局共同组织实施的乌兰布和沙漠刘拐子沙头段直接入黄风沙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于近日进入风蚀数据观测获取阶段。 市水保站 贺伟 王建强
内蒙古黄河处在黄河上游的最下段,流经巴彦淖尔市境内总长度超过345公里,有近50公里的河段沿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通过,常年受沙漠直接危害的河段有20余公里,其中以磴口县刘拐子沙头为代表的8.5公里长的流沙表现最为突出。该区域内90%以上的沙丘呈流动状态,且气候干燥,植被稀疏,风蚀强烈。在风季,风沙流运动及沙丘移动由西北向东南直入黄河;在雨季,黄河上游下泄洪水直接将风季移动于河岸的流沙堆积体导入黄河,使该区域成为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是造成黄河河床淤积,行洪、行凌能力降低,洪灾、凌灾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为了定性及定量分析这一区段沙漠对黄河的危害及其流沙运动规律、输沙数量、输沙模数和土壤侵蚀强度,为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决策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以达到保护本地区脆弱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目的,该监测项目在经过了2年的摸底、论证、准备工作和近3个月的区域调查、场地选择、地形测量及三维扫描、仪器设备安装及调试等基础性工作后,于2010年4月下旬正式进入风蚀数据观测获取阶段。本监测项目实施时段为5年,计划投入监测经费约250万元。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目标为:①以黄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漠刘拐子沙头段为典型监测区域,通过当地气候资料及遥感资料的总结分析,结合实地定点监测的方法,测定该区域黄河西岸流沙活动对黄河河道淤积的影响。②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黄河西岸流沙活动规律。③提出合理可行的拦沙减沙措施,并对其进行优化。④通过对黄河西岸风成沙活动规律的监测,估算入黄泥沙量,根据获得的监测数据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综合防护体系,以解决该区域风沙对黄河的危害。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①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调查法。②测钎法、地形控制量测法、风速仪配合积沙仪测定法及降尘缸测定法。③黄河及地面水文站采样测定和随机抽样观测法、卫星监测资料观测法、地面控制监测法等。
本项目监测成果一旦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认定,将会为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建设及沙漠治理、保护黄河奠定基础,同时还可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为实现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