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加强排水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
来源: 时间:2009/09/01 点击: 【字体:

                   加强排水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
     
  一、排水事业发展的历史功绩及近几年的主要工作

  河套灌区排水事业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兴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几年来,排水事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总排干沟工程建设维修投资明显增加,总排干沟工程面貌发生较大改善。2006年以来,总投资近4000多万元。二是工程“管养分开”的管养机制逐渐成熟,总排干沟工程的日常养护得到切实保障。三是排水管理工作职能得到扩充,水质监控成为新时期排水管理工作的重点,协调统一管理全市排水工作的新局面初步开创,排水管理正在逐步实现由“线”到“面”的转变;四是多元化供水的潜力在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五是三年“排水畅通”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使全市排水系统功能较前几年得到较大改善。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排干沟上的病险建筑物经过这几年的突击维修新建和现在安排准备新建的工程,大部分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和解决,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发展速度,仍然跟不上时代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制约排水事业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

  一是工程老化失修。根据近期排水现状普查初步成果显示,属于旗县区分管的群管工程的排水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较低,工程年久失修、毁损严重的问题较为普遍而突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是水质恶化加重。当前灌区水质变化的两个基本现实,我们要正视。一方面由于排水畅通工程增加了农田退水量,再加上生态补水措施,乌梁素海的水质明显趋好。另一方面,城镇及工业排废总量有增无减,水质恶化的压力仍然非常大。据测算,全市排水系统允许排入COD总量(年纳污能力)约为0.87万吨,但全市目前共有84家涉及废污水排放口,全年排废污水量大约为5000万方左右,占总排干沟排水总量12.3%,实际排入的COD总量为2.26万吨,已严重超过受纳水体的承载能力,超排1.39万吨,总排干排域水体水质极度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

  三是管理认识滞后,投入不足,措施不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只要说起水利必谈及排水,“排水是河套繁荣发展的生命线”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排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投入比例也相对很大。特别是引进世行贷款解决排水问题无论是规模、程度还是效果都是空前的。但是,世行贷款工程结束之后的十余年,随着黄河用水量日益增加和灌区灌溉条件的不断改善,灌区内排退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加之国家对排水工程投入减少和“两工”取消等原因,各地不同程度放松了对排水工程的建设管理,个别地方的群众在初步受益于排水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忘记了排水不畅的害处,有的地方甚至将末级排水沟道填平种地,多年形成的排水清於制度被停止,在排水工程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对分干沟以下排水工程的管理养护也基本处于无人过问状态。

  三、下一步加强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水利”战略规划的深入推进,排水事业的发展又进入关键的历史时期,同时也迎来了大好的历史机遇。我们认为加强排水管理的时机已成熟,加快推动水利系统“二次创业”战略的实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作出积极贡献,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管理

  一要提高社会各界对排水工作的认识。排水工程是河套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加强排水管理,管好用好排水设施,充分发挥排水作用,是保护黄河水质、持续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是防洪减灾、改善生态、开发保护中水资源、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水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须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逐步形成共识才能取得大的发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排水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由市水务局负责全市排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统一领导和组织落实,排水事业管理局、各灌域管理局、各旗县区水务局要密切配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联合推动排水事业加快发展。

  三要建立由市水务局牵头,环保、经贸委、农牧、林业、农垦、公安、宣传、排水事业管理局等部门参加的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会商通报情况,发生突发水体污染情况时,联动采取果断措施,确保水体水质安全,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适时宣传报道排水水体污染治理情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重视排水事业的氛围。

  四要建立水质监控领导负责制。由各旗县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体水质治理和改善负总责,各旗县区水务局和各灌域管理局按照职责范围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任沟(渠)长,作为水质监控第一责任人,负责督促落实减排指标。我局负责分别制定各排水沟道的纳污能力和水质监控指标,并实施监控考核,对水质不达标的,及时反馈监控责任单位,由监控单位及时分析查找原因,跟踪督查治理,确保水质逐年好转。   

  五要加强排水水质监控。建立排退水水质监察工作制度,建立全市排退水信息档案,我局负责定期进行排水水质分析化验,提出水质监测成果报告;各监管单位加强排水水质日常巡查监管。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设置许可管理制度及有关程序,坚决管住排水入口。要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必须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达标排放,二是水体纳污能力。严格执行污水分类排放标准,根据水功能区划要求和各级排沟排水实际分别制定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在实施水质监控管理中,由各排水管理单位按照污水分类排放标准控制排污企业排放到水利设施的污水,保证达标排放,同时根据受纳水体水功能用途和不同时段的纳污能力核定企业入河排污总量,实行总量控制。

  六要按照“政府引导、项目带动、分级负责、群众投劳”的原则,加强排水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排水“畅通工程”,逐步形成稳定的排水工程建设投入机制。积极推行工程“管养分离”办法,加强排水工程的日常管理和养护,依法打击破坏排水工程设施、侵占工程保护用地、盗拉排沟堤土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各级排水工程完好。

  七要切实加大对重点排污源的整治力度,实现减排任务。要加快督促七个旗县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2009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八要加强排水资源开发利用。在抓好保护和改善水质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以总排干沟为主、各级排沟为辅的中水资源潜力,围绕全市工业发展布局,做好中水的规划、水源的开发建设,切实将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水源之一。 依法收取排水费,并加强排水费的使用管理。排水管理单位收取排水费统一使用财政监印的收费票据,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排水费应主要用于排水水质监控、工程维修管理,不得挪作它用。

  (二)切实加大投入

  排水管理的效益更多的体现为社会效益,实现上述各项管理目标面临的“瓶颈”是投入不足,好在总局已经把今后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排水工程投资的比例确定为30%以上,这将为排水事业的大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必须加快落实,同时要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在排水管理方面继续积极争取国家大投资,实施大项目,实现大作为。

  (三)切实改善水质

  我们设想要通过3年的努力,把推进入河排污口设置作为加强水质监控、改善全市排水水质的重要突破口,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使排入各级水体的排污单位都要实现达标排放,使全市实际排污总量与排水系统纳污能力相匹配,使全市排水系统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功能得到逐步修复,具体可通过四种渠道实现:一是各旗县区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后,可使全市的2300万M3生活污水都实现达标排放(COD小于等于100),每年可减排COD约1万吨;二是通过继续加大对番茄企业的排污整治力度,使全市44家番茄生产企业排放的1000万M3污水实现达标排放(COD小于等于100),每年可减排COD约0.41万吨;三是对全市未进入城市管网直接排入水利工程的约1700万M3的企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每年可使COD减排约0.34万吨;四是对污水处理厂的2300万M3污水实现二次利用,利用率按50%计算,每年可减排COD约0.16万吨。如果实现以上减排目标,每年可减排COD约1.91万吨以上,可新增纳污能力COD约0.52万吨。

  若能落实上述措施,总排干沟上游30KM水体水质将稳定达到三类水标准,总排干沟中下游水质全部达到四类水质标准,再通过每年1.5亿M3引黄生态补水等综合治理措施,使乌梁素海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有望实现。

                    排水事业管理局  李俊峰  刘怀宇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