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沙壕渠试验站致力科研硕果累累
来源: 时间:2009/11/17 点击: 【字体:

              沙壕渠试验站致力科研硕果累累
    
  解放闸管理局沙壕渠试验站建于1955年,是一个集灌排管理和水利科研试验为一体的基层试验站。该站是水利部确定的“全国百所重点灌溉试验站”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产学研”基地。

  近年来,该站加强与灌溉试验总站、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水科院等单位的联系,重视与日本岗山、爱媛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水科院等的合作,在仪器设备、技术装备、人员学术进行优势互补,为水利科研的长远发展创造了和谐的周边环境。建站54年来,独立或合作承担的科研项目共36项,其中10项分别获国家、自治区、巴市科技进步奖。在交流合作的同时,扩大了发展空间,并取得累累硕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试验站与内蒙古水科院共同承担的项目《河套灌区暗管排水试验》获得了内蒙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巴盟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套灌区潜水蒸发试验》、《河套灌区杨家河渠道防渗试验研究》等项目,分别获得了内蒙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巴盟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套灌区秋浇制度试验研究》项目获得了巴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内蒙科技进步三等奖。

  试验站与日本岗山大学、岐阜大学合作的《河套灌区盐碱化成因及治理》项目已经基本探明河套灌区盐碱化形成的机理及治理途径。通过几年的合作,日本专家非常信赖试验站的科研水平,为此,又增加了爱媛大学与之进行《灌溉田地微气象观测》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的合作,并签订了5年的合作协议,目前,该项目已经结束。

  试验站与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究的“平原灌区田间渠道量水系统”(仪表量水系统)1995年通过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1999年获自治区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量水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平原灌区田间渠道(斗、农、毛渠)坡降平缓、泥沙含量高、漂浮物多、流量水位变化频繁等量水技术难点,并可长期累计水量,测试精度也符合实用及水文规范要求。截止目前文丘利量水槽已在灌区内推广应用了300多套,前一阶段向自治区水利厅申报了“文丘利量水槽”农牧业丰收奖。

  试验站独立研制开发的利用水位—流量关系测流的自动化量水系统适合于堰闸测流,该项成果分别获得巴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内蒙古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独立开发的微机管理软件《沙壕渠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1996年通过自治区科研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填补了自治区空白,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巴盟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与外界业务联系不断扩大,仅今年就承担了《大型灌区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河套灌区不同作物田间水氮迁移转化RZWQM模拟与区域监测评价试验研究》等科研项目12项,目前,各个项目都在有序进行。

  除此之外,沙壕渠试验站多年来一直没间断过对灌域内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定位观测。现已积累了40多年的长系列水盐动态观测资料,为研究河套灌区水盐演变运移规律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解放闸管理局    曹冲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