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管理局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以大水利思想为统领,乌拉特管理局深入实施“五水”联动战略,做活水文章、做强水产业,在兼顾工农业和生态、城镇供水,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供水的同时,积极利用自身水土资源优势,以供水扶持、示范养殖,发展水产养殖业,打造了局域水利多种经营的新兴支柱产业。
以八排所水产养殖协会为平台,该局建立了八排干所渔场、塔布所荷花池渔场和河蟹养殖三大基地,养殖水面达2500亩。八排干所位处乌梁素海西海岸,中水资源丰富、矿化度低,2002年以来,八排干所在抓好排水主业,全力服务好农业排水的同时,利用沟留地,相继开挖鱼池100亩,反复试验,在乌鳢、草鱼、鲶鱼等成鱼养殖和鱼苗孵化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在所长王培杰的带领下,在职的7名职工在条件艰苦的边远管理所,创造了发展水利多种经营的奇迹,真正实现了强所富职工,年人均创收5万多元,职工的奖金福利和入股分红成为了重要的增收渠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八排干所积极引导和扶持周边群众发展水产养殖业,组建水产养殖协会,发展到会员养殖户80多户,水面3000多亩,统一采购鱼苗,统一定价销售,集中优势品种规模养殖,提供疫病防治及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该局投入5900元,购置了水质分析仪,协会免费为养殖户化验水质,每年的养殖期都要化验300次以上。该局筹资12.8万元,扶持建立了储量35吨的冷库,解决鱼食阶段性供应不足等问题,平抑鱼食价格,收取成本费供应周边的养殖户,最大限度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和成本。在当地孵化的乌鳢等鱼苗适应性强,避免了从山东等地外调鱼苗大量死亡和增加运费等,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2006年,养殖基地的产品被内蒙古农牧业厅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所加强中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有效制止企业排放污水,保护了水质,自筹资金10万多元,修建了苇片、鱼池供水专用渠道和建筑物,为周边的9000多亩苇片和鱼池供水,不但自己能年收入8万多元,也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河蟹养殖基地2300亩,经过四年多试养探索,实现了了在北方地区的成功养殖,掌握了水质、水温、环境、投放与出池、暂养等各环节的技术要领。基地由该局各所筹资入股,八排干所代管经营,2008年投放蟹苗5600多斤,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产出1.6万斤以上,产值在45万元以上,纯收入可达到30多万元。
塔布所荷花池渔场位于西小召镇境内的塔布渠畔,以水产养殖的场地条件培育荷花,以荷花景观扩大水产养殖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有养殖水面80亩,积累多年的养殖经验,荷花面积扩大到了10多亩,今年的荷花景色更为壮观,西小召高速公路出口开通,更方便了人们去观赏,来自临河、五原、包头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加,荷花盛开时每天都有100—200人。塔布所以此为契机,宣传河套水利文化,宣传自己的绿色水产养殖,并开放鱼池,让人们在观赏美景的同时开展垂钓等活动,既休闲娱乐,又展销自己的水产品。目前所养的2000多斤鲶鱼已全部售完,收入6万多元,出池草鱼等2000多斤,都按市场零售价销售,大幅提高了经营效益。塔布所锲而不舍培育荷花,开辟了打造塞外江南美景的先河,既扩大水利行业和自身水产养殖业的知名度,也为河套水利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养殖技术,该局的水产养殖业步入了健康稳步发展的阶段,年产值超过了100万元,年创利达70多万元,在解决经费不足、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动地方水产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连年被当地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如今,该局与当地乡镇合作,又积极探索乌梁素海西海岸的10万多亩苇地开发利用,发展河蟹、鱼类、肉鸭等立体养殖,开发这一潜力巨大的资源,努力打造北方地区水产养殖业的知名品牌基地。
乌拉特管理局 刘俊珍 张健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