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关于农垦水电局上划管理前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时间:2008/09/24 点击: 【字体:

[编者按]:
  按照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去年9月,农垦水电局划归河灌总局一干灌域管理局统一管理,并将一干管理局正式更名为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一年来,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在总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有力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综合效益开始显现。现将乌兰布和管理局调研报告印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农垦水电局上划管理前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垦水电局于2007年9月上划河灌总局,上划后并入一干灌域管理局统一管理,更名为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一年来,河灌总局采取多项措施,强化上划后的管理工作,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认真落实总局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使乌兰布和地区水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一、管理体制得以理顺
  原一干灌域内的一干渠,上游18公里由一干灌域管理局管辖,下游总长度62.67公里的渠道由农垦水电局管理,“一渠两治”的体制,严重制约了该灌域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由于体制不顺,在原乌兰布和灌域,河套灌区的一些政策得不到认真贯彻,成功的管理经验得不到推广,各项改革措施得不到落实,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管理不统一,水权不集中,步调不一致,致使原乌兰布和灌域内水事纠纷屡有发生,管用矛盾不断积淀,以致影响到了地区的安定团结。其时的农垦水电局,对一干局而言是用水户,对所服务的6个国营农牧场、磴口县3个乡苏木,以及中国林科院3个分场而言,又是供水部门,双重角色导致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本位主义和不平衡现象,直接影响了该灌域水利事业和工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农垦水电局的上划管理,结束了一条渠割据分治的局面,减少了水事管理的中间环节,改变了过去两个部门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不利则阻、他利则拖、分利则顶的状况,在管水用水上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一套有利于灌域发展的机制开始形成。管理体制的理顺,为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奠定了基础,也为灌域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更扎实的基础支撑,全市大水利框架的构建、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也因此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机构设置大幅减少
  原一干灌域管理局内设12个科室,下设5个所站。原农垦水电局内设8个科室,下设6个所站。两个单位的科室所站尽管建制不同,但职能几乎一样。这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设置,造成了水事管理中令出多门、各自为阵的局面,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自农垦水电局并入一干灌域管理局更名为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后,经《巴彦淖尔市水务局、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及所属事业单位“五定”方案》重新确定后,两单位原来内设的20个科室,合并为8个,原来下设的11个所站,合并为了8个。原来的一干灌域管理局是河套灌区内管辖灌溉面积最小的管理就局,仅有37万亩,如今的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成为了河套灌区内控制面积最大的管理局,总控制面积达到了近620万亩。尽管所辖灌溉面积由过去的37万亩扩展到了现在的139.23万亩,数量上翻了3.8倍,但管理机构中的职能科室却减少了60%,下设所站减少了近30%。

  三、灌溉管理趋于科学
  统一管理前,由于割据分治,原一干局的管理无法向下延伸,农垦水电局又无法调节口部引水,上下游用水不能统筹安排,不同需水作物不能兼顾考虑,管用双方不能直接沟通,用水计划难以完整落实。特别是在秋浇中,原乌兰布和灌域往往无计划预留干地,给次年原本紧张的夏灌供水形成了更大压力。原农垦水电局是非专业水管部门,掌控用水的能力和水平较弱,科学决策、合理安排的能力不强,在用水时段上不能有力地按用水计划组织实施。管理人员大多是农场的农工,专业知识缺乏,致使管理水平粗放,管理手段落后,关系水、人情水时有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整体管理水平与套区相差20-30年。原乌兰布和灌域的灌溉面积占一干灌域灌溉面积的56.3%,而用水量却占到了总引水量的67%,灌溉效率夏灌约为200亩/流量日,秋浇约为100亩/流量日,渠道水利用率仅为31%,田块面积多在6-8亩左右。而一干灌域管理局直管范围内,灌溉效率夏灌平均420亩/流量日,秋浇平均310亩/流量日,渠道水利用率为81%,田块面积均在1亩以内。

  统一管理后,水权得到了高度集中,用水计划能够顺利落实,水量调配能够因地制宜。在用水安排上,“大水分散,小水集中,上下游、左右岸、高低渠兼顾的优化配水、灵活调度模式,使各类农作物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得到了适时灌溉。为做到严格计量,总局下拨专款1万元,用于培训测流量水人员,特别是对原农垦水电局的量水工作人员和群管组织量水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在量水设备上,投资20万元新购进流速仪50台(套)。在制度保障上,各测点都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专职量水督查员,保证了“互监共测”制度的推行。截止9月6日,乌兰布和灌域共引进水量4755流量日,比上年同期节水557流量日,完成灌溉面积223万亩次,浇地效率与上年持平,渠道水利用系数提高了1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今年6月27日到7月30日期间出现历年不遇的来水偏少情况后,由于能够合理调配、统一调度,来水不足带来的减产风险被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让统一管理的优势更为明显直观。

  四、工程条件逐步改善
  原水电局管理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已运行40多年,均接近了报废阶段。加之管理不善,大多建筑物破损严重。由于投资体制不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在该灌域实施,许多本该立项的工程项目都没有立项,多年来工程投资几乎为零,就连日常维修经费都难以保证。绝大多数工程带病运行,仅靠简单维修勉强维持低水平运转,因险情出现而打乱用水秩序的情况时有发生,划归后开展的工程普查结果表明,该灌域内共有水工建筑物23座,其中无一座一类建筑物,二类标准建筑物仅有10座。

  上划管理后,工程投入机制开始理顺,工程条件得到了改善,许多重大工程项目都开始着手立项。今年在乌兰布和沙区已更换铸铁闸门172套,新建测流桥253座,计划完成工程10项,现已完成5项,计划完成投资722.37万元,现已完成投资384万元。按照规划,三年内将向乌兰布和沙区投资1000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为此我们对乌兰布和灌域的水费分配方案做了重新调整,从政策上给予了倾斜。新的水费分配方案决定,乌兰布和灌域在1480万元以外的水费收入全部留用于工程新建改造。从今年来看,这项分配方案的调整至少可以让该灌域有320万元的资金用于工程建设。

  五、水利经济势头良好
  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局限,原农垦水电局在水费回收上无法按有关政策执行,水价不能严格执行河套灌区的统一定价。按方收费的计费方式得不到施行,水费分摊一直沿用按地亩均摊的做法。由于不能掌握准确的实灌面积,导致水费分摊不公,用户意见很大,因此产生的不安定现象多次发生。许多农户的亩均水费达到了60-70元/亩,比套区每亩高出20-30元。各农场在水费交纳上也是能拖则拖,能欠则欠,没有一家能按规定时间足额交纳,多年来尾欠水费已累计达399万元。人情水、关系水的存在,使水费大量流失。按现行水价计算,年用水4亿方,水费应在1100-1300万元左右,而实际水费收入仅有800万元,年流失水费300-500万元。在水土资源上,原农垦水电局有土地1818亩,水面4000亩,发展水利经济基础较好,但管理不善导致水土资源优势不能发挥,一直没有多少效益产生。

  上划管理后,水费计收不再受管理体制的限制,水费政策得到了严格执行,应收尽收成了现实。原来按行政区划计收水费的不合理方式得到了更正,开始打破行政界线,按水文边界落实水费。“先费后水、优费优水、水票供水、轮次收费、以水促费”等激励措施得到了有效运用。截止八月底,乌兰布和灌域1800万元水费预算任务已足额完成。水费的正常回笼,使水利工程维护、改造、更新有了经济来源。农垦水电局原有的水土资源,加上一干灌域原有的2204亩土地和770亩水面,总土地面积达到了4022亩,水面达到了4770亩,为水土资源集约化、规模性经营创造了条件有。

  六、群管建设开始起步
  统一管理前,一干灌域管理局直管理范围内与河灌区其它灌域同步,不断深化以农村合作组织为主的群管体制改革,在促进群管工作良性运行和充分发挥群管作用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成效。而农管水电局管辖范围内的群管改制工作一直难以开展,群管组织建设几近空白,农民用水协会一直没有组建。

  合并管理后,新的管理机构立即开始了群管体制改革,并着手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及时填补了这一空白,有效地扭转了无序用水的局面。现在,已在乌兰布和沙区新建农民用水协会7个,在整个乌兰布和灌域基本实现了协会建设全覆盖的目标,终端水价改革 在该地的进展也较为顺利,已回收群管水费89万元,占预算任务的59%,用水协会的正常运转开始有了可靠的经费保证。

  下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乌兰布和灌域水利工作水平,增强供水服务能力,激活灌域自身经济活力,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将在总局支持下把工程建设、协会建设、水价改革、灌溉管理及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三年内,使原乌兰布和地区水利工作实现质的飞跃,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乌兰布和管理局供稿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