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事 > 灌区要闻 >
硕、博士生临时党支部在河套灌区应运而生
来源: 时间:2017/05/15 点击: 【字体:
硕、博士生临时党支部在河套灌区应运而生
 
  近日,中国科学研究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科研课题的硕博士生,在项目主持教授和院所党委负责同志的率领下,齐聚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在庄严的国歌、国际歌声中,宣告成立驻河套灌区硕、博士生临时党支部。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灌户,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长期以来受到国外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十三五”以来,有关河套灌区水利科技的重大问题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有2个项目已经落地,1个项目通过评审,其他国家部委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水利科技专项也相继得以批复。为此,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顶级专家和百余名在读硕、博士生也随着项目进驻河套灌区开展研究试验工作。在输入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也暴漏出一些不衔接的问题:一是因距离所在院校千里之遥,驻河套灌区的硕博士生无法正常参加院校的党组织生活;二是与河套灌区不相隶属,优秀的科研人才仅局限在科研基地不能大显身手,先进的科技成果与当地的生产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党委、巴彦淖尔市科技局党组、巴彦淖尔市科协党组经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党组协商,报请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驻河套灌区硕、博士生临时党支部,这是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众多院校联合成立的党支部。

  驻河套灌区硕博士生临时党支部一成立,就狠抓组织建设。不仅健全了支委会,按试验基地空间布局划分了党小组,还为每一位硕、博士生党员建立了包括成长经历、课题状况、学术研究方向及其导师学术成就等详尽内容的个人档案。最近,该党支部推出工作计划: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的基础上,每个党小组要联系一个村社党支部和一个水利基层党支部,一名党员与一户或多户农民“结对子”。要定期组织当地群众宣传和培训项目形成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条件的党小组要举办农民科技夜校。努力使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接地气,可转化,能应用,把科研论文写在河套大地上。


河灌总局科技文化处   张晓红  侯利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