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灌总局“1+N”区域化推动城镇区域化党建纵深发展
今年,我局按照结对共建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创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为契机,以“工作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共享、活动联手举办、发展互促双赢”为目标,以“四创一带”活动为载体,采取“文化引领、活动体现、标兵带动”党建模式,不断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方法,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服务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北疆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领导重视、明确职责,创建共建工作新机制。巴彦淖尔市副市长、河灌总局局长多次深入社区检查共建工作。指出一是要切实抓好结对共建工作,根据单位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确定工作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是重点围绕社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社区活动场所建设、重大项目决策、复杂矛盾调处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三是要认真履行“轮值”职责,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共建活动;四是要深入居民群众,摸清居民所困、所需、所盼,主动与共建社区沟通联系,根据居民服务需求,分类设置服务项目和服务岗位。
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实现共建工作新跨越。2016年我局与铁南办通过签订《共助共建活动协议》,明确由铁南办党组织按照共建需求搭建活动平台,并进行相关政策宣传。河灌总局主动承担共享优势资源、开展志愿服务等共建责任。 在与社区沟通、交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全年结对共建计划,明确结对共建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一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增强党建工作合力,及时研究解决联合共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区域化党建共建工作,对社区定期征集到的群众意见,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确定共建活动开展事项,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二是定期开展“轮值”。我局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李忠文任联合党委“轮值”副书记,按照居民群众“缺什么、补什么,关注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服务什么”的要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共建活动。三是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认岗领责。河灌总局全面推行在职党员“一到两访三履职”(一到:推动在职党员到共建社区或居住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认岗领责。两访:定时定点接访群众;带着任务走访居民。三履职:公开服务承诺;提出合理化建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服务机制,河灌总局机关127名在职党员到社区认岗领责。其中,98名党员认领了志愿参与岗,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29名有特长的党员认领了特长服务岗,满足居民群众书画、舞蹈、家电维修等方面多样化服务需求。
强化交流、细化措施,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局按照《结对共建计划》和《结对共建协议》扎实开展各项共建活动,确保共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加强沟通交流。负责结对共建工作的工作人员平时定期、不定期的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交流等方式,了解社区的各项工作情况,加强沟通、增进感情,做到有事共同协商、共同解决。多次参加社区共建工作会议,听取社区共建工作进展情况。二是努力为社区解难事,办实事。在自身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河灌总局累计投资220多万元,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对共建社区进行分批建设。其中,曙光社区巷道硬化34条5194.0平米,向阳社区巷道硬化18条4709.8平米,临铁社区巷道硬化16条6824.0平米,共计硬化巷道68条,16272.8平米。解决了社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协调济禹公司转让闲置土地,解决了铁南街道向阳社区活动场所问题。四是配合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社区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到目前,已发动机关党员80余人,先后5次参与福满园小区、亲亲园小区的植树绿化工作,配合社区积极开展相关政策、法律、科普等宣传活动,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投身服务、夯实基础,推动城镇区域化党建纵深发展。我局通过与铁南办建立“1+N”联合党委共建机制,突破了传统“单位党建”、“行业党建”模式,形成了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联合共建的新模式,产生了整体联动效应,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职党员通过参与联合党委共建活动和主动进社区报到认岗领责,投身社会管理、服务居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接受了锻炼,也强化了在职党员的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在共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启示。一是局党委高度重视是做好共建工作的政治保障。二是健全共建机制是推进共建工作的制度保障。三是不断创新共建载体是深化共建工作的有力推手。四是把解决困难、满足居民服务需求贯穿于共建工作的始终,是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催化剂。
总局办公室 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