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建设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全市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的治水方针,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紧抓项目强基础、优化服务惠民生、创新管理提能力、深化改革增活力、壮大水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强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配置和节约保护,优化供排水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河套灌区各项工作走在全国400多个大型灌区的前列,被水利部列为全国20个示范灌区之一。
模袋衬砌浇筑
实施节水改造:改善水利条件
走进河套灌区,利用膜袋吹填新技术衬砌好的渠道整齐划一,改造一新的水工建筑物精致庄重,汩汩的黄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欢快地流淌,滋润着广袤的良田。
“十二五”以来,得益于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河套灌区节水改造步伐持续加快,累计投资16.1亿元,完成骨干渠道衬砌及砼模袋整治196公里、渠沟道整治3300公里,配套改造各类骨干建筑物2391座,特别是2015年灌区节水改造投资规模首次达到6.5亿元,完成渠道膜袋衬砌100公里,建筑物更新改造1050座,并实现当年任务当年完成。
在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的同时,针对我市2012年发生5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致使700万亩农田受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实际。市委、政府整合各方面资金,实施了灌区三年排水设施改造项目,从2013年至2015年底,累计投资15.6亿元,完成整治沟道9687条、11104公里,完成土方5353万立方米,改造排水建筑物10506座。项目实施后,使全市500万亩农田得到改善,亩均纯收益增加150元以上,粮食增产4.5亿斤,受益人口达75万多人。
注重规划先行,强化前期工作。建立工程项目库,对照节水改造项目规划,以轻重缓急对实施项目进行排序。多次召开前期工作推进会,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加强与上级部门、项目旗县区沟通协调,提前介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做到早计划、早准备、早开工、早落实。
注重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河套灌区管理总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建管、施工、设计、监理、质检等单位部门相关人员,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实行“项目申报任务分解、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研究、年总结”的调度制度,步步跟紧,环环相扣,稳步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注重建管程序,强化质量管理。严格遵循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强化执行“四项制度”。组建项目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建立了一套符合灌区特点、满足工程要求的系统控制机制,严把工程质量关。采用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的“三专一封闭”模式,严格资金管理使用程序,杜绝任何截留和挤占工程资金现象。
坚持管理创新,注重效益发挥。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工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责任主体。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制定了管养分离实施方案,成立了养护队伍,落实了管理维修养护经费。全面推行灌区信息化管理,建成了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供排水工程自动化、防凌防汛监控等系统,促进工程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项目实施后,河套灌区骨干渠沟道完好率由44.7%提高到目前的70.3%,骨干建筑物完好率由53%提高到目前的75%,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2提高到0.48,年工程节水近3亿方,灌区年引黄用水量由过去的52亿方降至目前的47亿方左右,综合效益显著。

滴灌实验
强化农田水利:夯实农业基础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十份子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秦二白说,“这几年,当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渠道衬砌了、工程改造了、土地平整了,土地收入大幅增加,让我们种地致富更有信心了。”
在河套灌区,像秦二白这样受益水利工程的农户何止千百户。“十二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战略性工程,通过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灌区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连年上台阶。2015年,巴彦淖尔市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达到66.5亿斤,同比增加1.3亿斤;预计农产品总产量达到130亿斤,同比增加6亿斤。
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政策引导。出台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本着“难易结合、以点带面、有序推进、集中见效”的原则,有序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在灌区实施以渠道衬砌、建筑物配套为主的工程节水措施,在井灌区、山旱牧区实施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措施。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平地缩块、区域化种植等田间节水措施,促进节约用水。2011年以来,通过项目争取、财政奖补、农民自筹、企业投资等方式,全市累计在山旱牧区推广膜下滴灌高效节水面积85万亩。据测算,乌拉特前旗滴灌项目区工程实施后,农民种植葵花、玉米亩均纯收入增加了400到600元,番茄亩均纯收入增加近1000元。
创新筹资方式,加大项目投入。按照“规划依托、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建立了国家、地方和群众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按区域、渠域集中连片进行渠、沟、路、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支农资金的整合效果。“十二五”以来,巴彦淖尔市积极争取农田水利重点县、自治区四个千万亩、牧区节水示范、规模化节水等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水项目建设,全市累计投资逾60亿元,实施节水改造及土地整理面积600多万亩,其中水利直接投资9亿多元,完成节水改造面积近100万亩,有效改善了农田水利工程条件。
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工程建管。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进行项目实施,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建立和健全各项目规章制度,对工程的投资、质量、进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确保了项目建设快速高效推进。在项目后续管理中,扎实推进群管体制改革,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了群管组织管水、配水、节水的作用,确保工程良性运行。以乌拉特前旗为试点,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了水利工程产权,落实了工程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建立起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长效机制。
开展水权转让:创新治水思路
12月份,巴彦淖尔天寒地冻,而在河套灌区沈乌灌域水权转让施工现场,持续了近8个月的工程建设仍没有停息,各施工队伍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工发挥效益。
水权试点先行引路。为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制约,2013年水利部将内蒙古自治区列为七个水权改革试点之一。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内蒙古决定在河套灌区沈乌灌域实施跨盟市水权转让试点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政府调控、市场运作,吸引工业企业等社会资金18.6亿元对沈乌灌域进行节水工程改造,实现节约水量2.3亿立方米,并将其中的1.2亿立方米水量有偿转让给工业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扎实推进工程建设。沈乌灌域水权转让试点工程分三批组织实施。2014年第一批项目投资1.3亿元,已按期完工,开始发挥效益。2015年第二批项目投资4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9.5亿元实施第三批工程,同时将对全灌域的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进度,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巴彦淖尔市水务局)专门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程建管会议,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狠抓工程质量巡查,严格依据中标合同进行管理,抓紧、抓实、抓好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加速后续改革步伐。在全面做好试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巴彦淖尔市以河套灌区沈乌灌域为试点,开展了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按照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用水指标分解到直(斗)口,水资源使用权明晰到乡(镇、苏木、农场),进一步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全面推进供水收费公开工作,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起“界限清晰、权责明确、公开公正、低本高效、规范有序”的供水收费新秩序。推进河套灌区灌溉制度改革,缩短行水时间,减少输水损失。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综合平衡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轻水资源的压力,切实做到以水定经济发展、定产业布局、定经济结构,以水定种植面积,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约用水。

加紧施工
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节约保护
“十二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切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全力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统筹水资源保护、节约、利用和管理,实现了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和防汛安全。水资源管理工作连续几年在自治区考核中名列前茅。
创新管理体制。对全市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统一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监控水质”的“六统一”管理,将旗县区水资源管理、执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四权”上划,对旗县水政监察大队实行垂直管理,市水务局新增城镇涉水事务管理和水环境保护职能,实现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的管理体制转变,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构筑制度体系。积极配合全市经济转型,完成巴彦淖尔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划、工业供水规划等一批水资源基础性专项规划。全面推行取水许可制度,制定不同行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强化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实行超用累进加价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完成8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工作。从严控制入河排污口设置手续,加大对水功能区的管理,重点在乌梁素海、总排干及各大干沟布设了永久性水质监测断面,加大对重要渠沟段的水质监测,有效保护了水体水质安全。
强化节约保护。在农业用水上,按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按年度将农业用水指标直接分配到各旗县区政府,逐级分解下达。在工业用水上,优化各工业园区等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大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力度,按照长远规划和应急方案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工业项目如期投入运行发挥效益。在其它行业用水上,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计划用水,实行总量控制管理,切实规范用水秩序。通过严格水量调度和用水计划管理,积极推行节水技术,全市用水总量由2009年的53.69亿立方米降低至2014年的49.15亿立方米。
加快水环境治理。制定了水功能区纳污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确保水功能区水质持续改善。至2015年,全市已关闭排污口121个,自治区监测的国家级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6.7%。全面整治和规范取水管理秩序,全市符合封井条件的城区自备井已封闭547眼,封井率达到96%以上。积极开展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加强城市和重要农村人饮水源地监督管理,防止水源受到人为污染。强化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建立了环保、水务、公安等相关部门饮用水源保护联动机制,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水量水质监测,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注重水生态保护。统筹各级灌排渠系、城市内外环河以及周边湖泊湿地,充分利用黄河凌汛水、灌溉间隙水,加快对河湖海子生态补水力度,五年来全市累计实施生态补水9.8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
按照生态补水、控源减污、修复治理、资源利用、持续发展的治理思路,加快乌梁素海综合治理。新建6条分凌补水通道,建设乌梁素海出口泵站,提升工程保障能力,2011年以来实施生态补水6.3亿立方米;督促协调7个旗县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建设完成了乌拉特前、中、后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以及临河第二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了城市、工业点源对乌梁素海的污染;加大内源治理力度,开挖网格水道54条、120公里,实施生态过渡带人工湿地工程等项目,使湖区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目前,乌梁素海水质趋于五类,局部地区已达到四类,湖区水质逐年好转,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中。
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造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87平方公里。
加快灌区建设:再创美好明天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十三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将按照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把民生水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掀起兴水治水新高潮,加快构建巴彦淖尔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突出民生水利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为首要职责,争取实施国家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实施投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规划,确保2016年底全面完成乌后旗西乌盖沟水库建设任务,强化全市45座水库建后运行管理,系统整治河湖流域,连通河湖水库水系。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发力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保证2020年前完成规划建设投资。争取国家尽快批复《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水生态治理项目规划》,着力构建“灌得上、排的出、可调节”的综合调配体系,加快灌区盐碱地改良。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投资6.4亿元的黄河二期防洪工程,推进沿山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汛抗旱综合减灾体系。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以高效节水和牧区节水示范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完成节水增效面积55万亩。进一步创新完善组织和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加速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研究制定促进节约用水的地方性法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雨洪资源以及中水、再生水、疏干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支撑和保障工业经济发展。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切实搞好田间平地缩块,建设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继续探索渠道新材料、新技术砌护,提升渠道衬砌节水技术和质量。建立健全用水权等初始分配制度,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强化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引导公众支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争取《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落地实施,围绕“生态补水,控源减污,修复治理,资源利用,持续发展”的治理思路,加快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和产业发展。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实施京津风沙源等重点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以上。充分利用黄河凌汛水、灌溉间隙水,加大引水入城、入湖力度,确保每年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以上,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水资源管理实时监控体系建设,实施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重要水功能区、重点水域监控,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沐浴着新一轮发展的曙光,巴彦淖尔水利事业必将会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本版图文作者:梁勇 康宇飞 徐晓斌 王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