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首次利用无人机监测作物生长水分胁迫
近日,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科技文化处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再度联手,用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对磴口县坝塄村和五原县海丰村两个实验区进行双机航拍,利用可见光和多光谱,对监测区土壤水分和作物水分相关信息进行监测研究。
课题组用固定翼无人机,分别携带可见光和多光谱相机,重复航拍飞行2次,获取航拍照片,单次飞行覆盖范围达万亩。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在监测区内进行小区域低空飞行实验,分别携带可见光和多光谱相机,重复航拍飞行2次,获取航拍照片。在进行无人机航拍飞行的同时,人工采集地面植株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分含量、叶面积指数、株距行距、株高株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等相关数据,进行参数的对比分析。对航拍区域的无人机可见光和多光谱照片进行拼接和矫正,然后在航拍照片中识别不同植株作物并统计各类植株作物的种植面积和覆盖度。结合地面采集到的数据,研究植株作物的水分胁迫,建立植株作物的需水水分模型,并达到监测植株作物生长状态等目的。
此次航拍,时值河套灌区第三轮次灌溉,试区所有耕地已全部种植作物并长出地面,种类齐全,代表性较强;同一区域的不同作物,有的灌溉,有的不灌,作物水分亏缺表现突出;作物长势有高有低,秸杆梯度层次明显,是最佳研究监测时点之一。无人机在两个试区的监测,拓宽了灌区自动化监测的领域和方向,取得了预期的监测成果,丰富了灌区的大数据。
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科技文化处 张晓红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