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水价调整方案近日获批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水利厅联合发文,批准了河套灌区农业水价调整方案。同意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逐步到位、促进节水和公平负担”的原则,充分考虑河套灌区农民实际承受能力,采取分步调整到位的办法,将河套灌区农业供水斗口价格由现行的5.3分/方调整为10.3分/方(含三盛公灌溉水源水价),分两年到位,具体调价时间和每次调价水平,由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同时将三盛公枢纽供水水价由现行的0.22分/方调整为0.5分/方,与河套灌区农业水价同步同比例调整到位。
1998年自治区物价局、水利厅批复河套灌区成本水价为5.3分/方。从1999年到2009年,灌区水价一直执行4分/方的标准。从2010年开始,市政府根据国家、自治区及灌区农业节水的迫切要求,将水价调整为5.3分/方。2012年开始,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及相关规定的通知>》要求,对超指标农业用水按标准加收水资源费。由于水价长期偏低,价格杠杆调节农业节水作用极度弱化,群众节水意识淡薄,深浇漫灌浪费水的传统陋习很难改变,灌区工程折旧费用无法计提,维修养护费用捉襟见肘,渠道渗漏损失严重,工程安全问题突出,灌区管理单位入不敷出,长期负债经营,直接影响正常的农业灌溉和水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河套灌区农业水价,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提高农民节水意识,缓减河套灌区经营困难,保证农民用水需求,推进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新增水费将主要用于灌区节水改造、供排水设施维修以及信息化配套、群管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实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逐步提高农业节水的内生潜力和亩均效益。
由于农业水价调整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水价调整过程中,灌区将开展深入广泛的政策宣传工作,取得灌区用水群众充分理解和支持,确保水价调整稳妥有序进行。同时将配套落实以下保障措施:一是深化自身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开源节流,严格控制经费支出,约束供水成本,逐步实现收支平衡;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农业开发和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逐步改变河套灌区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的现状,提高用水效率和农业亩均效益,继续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推行滴灌、喷灌等田间节水技术,大力开展平地缩块,降低亩均用水量;三是规范计量收费,加强对水费流程全过程的监管,认真落实计划用水和直口轮次结算制度,加强用水协会能力建设,规范用水协会运行管理制度,逐步细化分水配水和计费单元,积极稳妥开展开票到户工作;四是全面实行供水收费公开制度和供需双方共测互监、签字认可制度,按照轮次、阶段和年度分别向用水群众和乡镇、村组予以公开,提高供水收费透明度;五是理顺收费秩序,坚决取消在收取水费时的各种搭车收费和各种乱收费,坚决打击恶意拖欠水费等不良现象,探索建立农村弱势群体农业水费救助补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