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掀起排水工程改造建设新高潮 入冬的河套大地已是风寒料峭,但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广袤农田里,却是一派全民动员、机械轰鸣的清挖排干的火热场面。10月29日,巴彦淖尔市召开了河套灌区排水改造工程动员大会;11月5日,河套灌区排水设施改造工程现场会在五原县召开,标志着河套灌区排水改造工程全面开工。短短一个月时间,迅速在全市掀起了大干、苦干和实干排水工程的新热潮。
河套灌区不仅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气候以及水文地质条件,长期以来,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为严重,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末,河套灌区的百万儿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挖了长度250公里的总排干沟,建成了七级排水工程体系,从而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排水系统。但是直到目前,在巴彦淖尔市900多万亩的农田中,仍有500多万亩农田工程配套程度低,不同程度存在盐碱化问题,而排水不畅,灌排能力减弱成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由于体制和投入不断减少等原因,全市的排水工程老化破损严重,功能明显弱化,现在所有工程的整体效益都在逐年下滑。加之巴彦淖尔市多年未降大雨,各地不同程度放松了对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今年连续强降雨造成特大洪涝灾害,充分暴露出巴彦淖尔市农业排水工程的滞后与薄弱,灌区排水能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统计表明:灌区75%的扬水站处于带病运行,其中39.8%属于老化工程,干沟以下沟道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提升巴彦淖尔市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彻底解决农田排水不畅的问题,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巴彦淖尔市决定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对河套灌区农田排水工程进行改造。按照“优先骨干改造、逐级推进、上下游协同”的原则,从2012年秋季开始到2015年结束,每年计划投资5亿元,共投入资金15亿元,整治各级农业排水沟道9454条,9344公里,配套改造各类排水建筑物10683座。排水改造工程完成后,灌区排水设施将达到“工程安全、沟道畅通、灌排配套、堤平路通、断面完整、重点绿化、水质清洁、人水和谐、服务大局”的目标。
因此,在全市排水工程改造动员大会和现场会召开以后,各地高度重视,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截至11月底,已开工建设沟道1840条,完成沟道清淤整治1703.2km,完成土方551.3万m3,占土方任务的35%,完成各类沟道建筑物131座。
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在排水改造工作中思想认识统一、工作积极主动,思路务实创新,工作措施扎实,筹资形式多样,工程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一是认识到位,行动迅速。2012年3月,巴彦淖尔市提出了“苦干实干、敢想敢干、齐心真干、巧干会干、干就要干好”的“总干”精神,为全市的排水改造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排水改造工程是巴彦淖尔市委、政府为了切实改善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灌排配套标准,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改善民生的重大科学决策,也是践行“总干”精神的具体行动。尤其是在十八大和11月1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全市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对排水改造工程建设的认识,强化责任感,增强紧迫感,热情高涨,上下同心、干字当头,把排水改造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第一要务来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部分旗县的土方工程已完成年度任务的70%以上,迅速掀起了排水工程改造建设的新高潮。
二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了确保排水设施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全市各地均成立了由各旗县区、农垦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排水改造工程领导机构,本着“事权划分、各负其责”的原则,逐级将任务分解细化,明确各级各部门及受益群众的责任,制定推进考核办法,形成了职责分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合理安排,措施具体。为了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各地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科学规划了三年排水改造的目标任务,力求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同时,制定了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工程建设。
四是多方筹资,全力推进。为了妥善解决排水工程改造建设资金问题,各地都较好地落实和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筹资、项目带动、分级负责、群众投劳、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全市各旗县区在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共计9000万元,用于排水工程改造建设地方匹配和以奖代补。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