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渠上成片种植的竹柳 乌兰布和局一干渠上的新疆杨 总排干沟成片高杆林 总干渠开挖林木灌水渠道
河套灌区打造绿色灌区
--河灌总局大力推进灌区绿化纪实
“从2011年开始,每年安排植造高杆50万株、灌木20万株、育苗500亩,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灌区各级渠系、工程保护地绿化,逐步实现灌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河灌总局2010年底定下的目标。随着任务层层下达,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绿化工程今春在河套灌区全面展开。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总干渠朝阳桥至二所一段是总干局今年植树造林的主战场。100多名干部职工多日奋战在这里,早7点出发,晚7点半收工,中午就地一歇,匆匆吃完快餐接着干,打坑,扛树苗,培土,浇水……一个个脸被春风吹得黝黑,不少人的脸脱了一层皮,局长郑西山及局班子成员和职工一样早出晚归,吃苦卖力。大家脱皮掉肉苦干半个月,近400亩、约12万株抗盐碱新品种竹柳树苗在总干渠北侧整齐列队,接受检阅。
同时,总干局其他所段的植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到4月底,7万株小美旱、4万株柳树也齐刷刷立在总干渠两侧,成为总干渠防护林的“新兵”。至此,该局今春完成栽植高杆24万株,灌木3万株。
5月6日,记者沿线采访时在总干渠一所段落看到,100多职工和村民正在渠留地里挥汗育树苗。所长杨俊林告诉记者,这些地质量很好,种甚长甚。为了绿化,今年全部育了树苗。向外买苗条,造林的成本就大了。除一所育苗420亩外,总干局今年还在另外4个所育苗268亩。
总干局仅仅是河灌总局系统今年造林工作的一个亮点,乌兰布和、解放闸、永济、义长、乌拉特及排水事业管理局等6个局同样不甘落后,都是大力度、高标准投入到这场绿化灌区的战役中来。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今春植高杆10万多株,灌木3.4万株,育苗47亩,据该局工程科副科长王粼介绍,乌兰布和局今春植树量超过了前5年的总和。
截至5月10,河灌总局系统今春共栽植高杆71万株,灌木27万株,育苗894亩。
创新机制成效明显
从目前看,造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改变“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局面。为此,河灌总局不断摸索,各灌域结合实际,逐步走出了创新机制搞绿化的多条路子。
总干局利用水土资源优势,走出去寻找造林合作伙伴,终于与赤峰神农科技种苗繁育公司签订了总干渠合作造林协议,以加快推进总干渠绿化进程。按照神农公司提供种苗、技术、管理,总干局提供土地的协议,总干局解决了大造林种苗不足、囊中羞涩的难题,今年计划栽植高杆100万株,其中春季安排20万株,冬季安排80万株,全年在总干渠沿线建设60公里的绿化林带。
在乌兰布和灌域一干渠上,记者看到,渠道因拓宽整治一侧旧林带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刚刚新栽得又粗又壮的新疆杨树苗。随行人员介绍,这段新植树木约15公里、15000多棵,是职工刘建平个人栽的,投资近30万元。今年乌兰布和局植高杆10万多株,个人栽植率占到了71%。
解放闸灌域将植树段落根据所段情况合理分配下去,承包给职工造林,人人有份,并且将所造林木林权全部办到职工个人名下,成活每株树还有补贴。这种好的激励机制大大激发调动了职工造林积极性,今年6万多高杆栽植进度、质量均好于往年。
永济、义长、乌拉特和排水事业管理局亦是如此。在“部门引导、项目带动、干群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及“谁造归谁”这一令职工欢呼雀跃的主导机制激励下,河灌总局系统造林绿化工作呈现出快速,全面推进之势。
绿化灌区走上快车道
为了进一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灌区,从2008年开始,按照“创新机制、绿化灌区、保护工程、富裕职工”的工作思路,河灌总局启动实施了灌区绿化5年规划。到2010年,河灌总局系统累计投入造林经费近2000万元,植造大杆76万株,灌木66万株,育苗785亩,各级渠系已经逐渐成为灌区靓丽的绿化带、生态网和风景线。
2010年底,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全市绿化的新要求,河灌总局在灌区5年绿化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绿化力度,提出了建设“一区、两带、四片、多点”的灌区绿化新规划。一区:即临河城区水系景观绿化;二带:即总干渠景观绿化带和总排干沟绿化带。四片:即以乌兰布和、解放闸、义长、乌拉特四个灌域为主的工程保护地造林片。多点:即建设以管理所段周围绿化为基地的生态景观园。
这几天,春季造林刚刚结束,总干局便将机械和部分人力投入到整地工作中,为冬季栽植80万株竹柳而做准备。据了解,该局计划用3至4年时间栽植竹柳600万株,建设1000亩左右的竹柳育苗基地,尽全力将总干渠打造成树木茂密葱茏的绿化风景带。
排水事业管理局近期也组织职工在总排干林带空白段落开沟打堰、翻土浇水,为下一步绿化打基础。
不仅仅是总干渠、总排干,灌区25条干渠(沟)、107条分干渠(沟)上的林带空白段落都已列入绿化规划并很快付诸实施。近2.2万亩国管渠(沟)道两侧的保护地也已纳入造林范围,三至五年后将会是树木林立,一片葱茏。
这正是:创新机制添活力,绿化灌区正当时。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