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永兰所的兄弟姐妹们
来源: 时间:2014/11/18 点击: 【字体:
  永兰所的兄弟姐妹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在永兰管理所工作已是第六个年头了。在永兰所这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朝夕相处,他们团结友爱,爱岗敬业,平凡的岗位,做着不平凡的贡献,我常常被他们感动着......
 
  郝玲玲,1986年参加工作,因年龄大、工龄长,人们都尊称她“玲姐”,她每天的工作是测流量水和资料计算,在行水高峰期她最多承担着10条渠的测流任务,这10条渠有的在永兰渠东,有的在永兰渠西,来回走一圈有将近10里路程。天气晴好时,还能骑着摩托车,要是赶上阴天下雨就只能步行了,但她总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及时上报当日水情,从未耽误过。今年秋浇突然变天,玲姐身体不适,行动不便,我看她那么难受,便劝她回家休息几天,她却说:“没事儿,多穿点儿衣服,再吃点儿药,把热宝抱上,就没事儿了。其实到今年十月份儿我就到退休年龄了,估计秋浇完就能办手续了,明年再想测流人家也不用咱了。”这句话道出了玲姐对工作太多的留恋和不舍。
 
  朱俊文,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一天总是笑眯眯的,好像在他脸上从来就看不到“烦恼”二字。他是我们所的水调员,可是别小瞧了水调这一工作,那是相当的重要,用水高峰期满渠的水,调剂不好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这就要求调水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他对每条渠道的载水负荷掌握的极准,为了保证行水安全,一天提压闸几次,甚至十几次,有时整夜都不合眼不关灯,为了提神,拼命的抽烟,一夜下来半烟灰缸的烟头。夏天晚上关窗太热,开窗户蚊子又往里飞,胳膊和腿上经常被咬满了红包,他诙谐地说:“看我的血多甜,蚊缘多好。”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开春第一水,上游的柴草树枝死猪死狗都随水冲下来,把个节制闸门儿堵的严严实实,没办法他只能带几个人轮流下水一点一点往出掏,刺骨的渠水拔的腿脚生疼,但他们从无怨言。
 
  刘凤莲,工灌股长,与老公是中专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两人一同分在了永兰所,结婚后住在管理所宿舍,双胞胎女儿就是在这里孕育出生的。她可是所里的大忙人,工程预算、水费预决算、档案管理、三个管理段量水资料的审核、工程灌溉资料的整编等都经她一手完成,整天忙忙碌碌。行水期根本顾不上孩子,只能放在婆婆家,由婆婆代为照顾。我开玩笑说:“你的两个女儿应该一个叫永永,一个叫兰兰了,多有纪念意义呀。”她说:“是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在这里呆了20年了。”如今两个孩子都上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了,她就盼着秋浇完了能早点回去好好给那姊妹俩做做饭,补充好营养,做好他们的后勤部长,觉得这些年亏欠他们的实在太多了。是啊,女儿的成长见证了他们的工作生活足迹。在我们的水利行业里有多少这样的女职工,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忠孝两难全啊。
 
  在永兰所这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中,像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不叫苦不喊累,忍受着寂寞,忍受着亲情分离的痛苦,踏踏实实工作在基层一线,为了灌户的需要,为了大地的丰收,抛洒了青春,收获了希望。祝福你们,我的兄弟姐妹,正因为有了你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今天河套水利事业的辉煌成就,向你们致敬!
 
 
           永济管理局永兰管理所  罗晓芳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