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水文梦
2011年国家一号文件出台加快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极大地改善了水文基层生产办公条件,现在水文的发展为我们赢得了时间,提供了更有效更科学的工作方法,让我们有了构筑梦想之树的土壤和实现梦想的时间。而水文的未来呢?在我们的脑海中,在我们的手中,在我们的脚下,源自于我们的水文梦。
我想一个能够承载多数水文人希望的梦想,应该是受人尊重、被人知晓、衣食无忧、迈进小康,最终完整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一个行业的梦想如果是安于清贫、自足自满,那么就只能是自娱自乐,这里斥的不是这个行业的默默无闻,而是极少数以默默无闻为外衣下的消极懒惰、与世隔绝的现象。默默无闻不是自我放逐的理由,很多科研机构在没有取得科研成果前都不是被外界所知道的,但这并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若能不断以高科技创新武装自己,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水文站也会成为人才聚集之地。虽然这对于一直以来以测洪报汛、测流量水就基本完成一天作业的水文测站来说是一项艰难的挑战,但我们可以梦想水文的未来--将凭借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服务、公路、桥梁、城市建设及其他一切涉水事务中都离不开水文信息技术支撑,并主动寻求水文技术服务,地位不可取代。
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艰苦的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作为一个以专业技术为主要服务手段的行业,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够抢占市场的至高地。而作为水文测站来说,也只有把人员从传统的测船、测桥及驻守的测验方式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探索实践基层水文站集中化办公和驻测、间测、巡测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集中资源和优势从事对水的深入研究,而非机械化的观水、量雨,从而最终提高行业形象,壮大行业实力,提高水文幸福指数。
梦想,就像一颗树,目标是树冠上的果实,我们的起点是大地,有人站在树下幻想,有人犹豫不绝在离树冠一步一摇的半空停了下来,有人陷入偏执走向树的枝干,有人借助绳索期望能走捷径,更有甚者只是一味想着踩着他人肩上向上……无论是何种形式,无异于虚度光阴。属于我们的水文梦应该是植根于我们的本职工作,梦的高度由我们自己掌控。因此,水文的梦想应该是以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提高职工专业技术水平、实现水文高度现代化为途径,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建立和谐富裕、幸福自信的水文“家园”。它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它所承载的更重要的是其他无数中国梦的实现,他们梦想风调雨顺不受洪涝干旱灾害的侵害,他们梦想天蓝、地绿、水净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我们肩上防汛抗旱“尖兵”、“参谋”,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保护“卫士”的使命神圣,任重道远。
水文局 孙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