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基层水利科研人员的苦乐年华
来源: 时间:2010/08/18 点击: 【字体:

               基层水利科研人员的苦乐年华

  1999年7月,我由解放闸管理局乌拉河管理所调到沙壕渠试验站工作,由原来从事水量调度、资料整编到水利科研工作,工作性质的改变对我是极大的锻炼和挑战。我由一位科研“新兵”一步步的学习、成长、进步,从此和水利科研工作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现采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请大家同我一起走进基层水利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一、 取土

  取土样化验土壤含水率和盐分是科研试验中最基本的工作。取土前根据试验小区数量、层次准备好土盒、土袋、记录本、洛阳铲、铁棍、塑料袋等基本工具。用洛阳铲按取土层次取土样后,装盒记录,回室内称湿重、烘干、称干重、计算汇总;测盐分的土样要自然风干、捣碎、送样、化验。开始使用的是用弓子板或厚铁皮加工的洛阳铲,直径有8cm,安个木头把子,遇到粘质土深层取土非常费劲。后来从北京购买了直径3cm的一体式洛阳铲,铁把子带刻度,最主要的是在铁把上加了一根横杆。横杆由螺栓固定可上下调节,深层取土时横杆可以转、拧、提,非常实用。一般由男同志取样干体力活,要克服高温、暴晒、蚊虫叮咬、麦芒、作物枝叶对皮肤的刺激,女同志负责记录、装样品工作,由于爱美的天性,女同志除眼睛外都“全副武装”。随着项目和试验小区的增加,每年取的土样在1.2万左右。现在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购买了时域反射仪(TDR设备),将TDR管埋入试验小区后,将仪器探头按层次放入管内就可以直接测出土壤的体积含水率。还有一种是将针式TDR探头分层次埋入土体内,利用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将数据传到室内终端,在室内上网即可查询下载实时和历史数据。本项技术将在河套灌区信息化建设中逐步推广应用。

  二、打剖面

  测定土壤容重、水分特征曲线、颗粒分析等都需要打剖面取样,用铁锹挖个剖面,削一个原状土的立面,根据层次测定。与日本冈山、岐阜大学合作的中日项目打的剖面至今记忆犹新,夏天要打到2米深,超过了人体的高度,挖的剖面必须要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可以挥舞开铁锹,而且要在后面削台阶供工作人员上下。冬天打冻土剖面想起来都令人发憷,用铁锤和錾一点一点往下砸冻土块。抡起12磅重的大铁锤打在錾子上震得手臂发麻,一次只能打下一点点,溅起的冻土块打在脸上生疼。而且越干越没力气,每个人抡不了几下就胳膊发酸,力不从心。遇到大一些的土块,马上用刀子削好,称重、抹黄油、测排水体积、计算容重。

  三、量水

  灌溉试验中量水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为了不使相邻小区的水分相互侧渗补给,需要在相邻小区间垂向挖1米多深的沟,然后垂直埋上塑料布防渗。面积较大、渠道较顺畅的试验田块可以使用梯形量水堰和三角形量水堰量水。在做灌溉制度试验时,因量水精度要求高、试验小区集中且面积相对较小,全部开挖渠道灌溉不太现实,专门从呼市购买了汽油机传动、带计量水表的洪水水泵,实现了水量的精确计量。由于水管长且管内充满水,水管特别重,在倒换小区时又怕拖拽伤到小区作物,需要五、六个人才能抬起重重的水管沿小区地埂排布,灌完水后,人们身上、鞋上早已被泥巴和汗水湿透。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在中日项目区量水时,试验田的主人是“非典”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我和股内的一名女同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他有了接触,突然一批医务人员到田间对他调查,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为防止对单位同事和家人的影响,立刻向站领导汇报把自己单独隔离在家中,在焦虑、企盼中度过一周,一切正常后才重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四、测产

  试验作物在每个生育期都要测定干物质积累,以分析不同处理对干物质的影响。取样后量测作物的株高、径粗、叶面积、花盘直径等指标,将作物按根、径、叶、穗(葵花是花盘、玉米是玉米棒)分开,分别称鲜重记录,最后烘干后记录干重。收获后要取样测产,单独收获,晒干脱粒测产。同时在各试验处理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样段带回室内进行考种。考种指标有穗长、穗粗、有效小穗数等穗部性状及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换算经济系数和理论产量。

  五、冻季观测

  随着河套灌区以渠道衬砌为主的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总局于2001年在杨家河干渠建立了防冻试验场,选择了23种试验方案,探索各种防冻胀衬砌结构形式及防冻胀措施的防冻胀效果,选择最经济、适用、合理的衬砌渠道设计方案。由沙壕渠试验站负责完成了三个冻融周期的观测试验工作。观测内容有:各方案封顶板垂向位移,边坡法向冻胀量、冻结深度、地温、气温、地下水位、土壤质地、含水率等。观测小组由八人组成,每五天测一次,大家穿戴着厚厚的棉衣、手套,不畏严寒,拿着水准仪、温度计、扛着梯子和专门观测冻胀量4米多长的铝合金尺子在杨家河两岸的斜坡上穿梭。人们往往喜欢寒冷天气的到来,因为河水结冰后,可以在冰面上行走,同时开展两岸的工作,可以大大节约观测时间。

  曾有水利科研老前辈对我说:“科研人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科研人员夏天战高温酷暑、冬天不畏严寒,一丝不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取得了大量翔实可靠的试验数据,为灌区重大决策和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让我们赞美他们,为他们喝彩、歌唱吧!


                        解放闸管理局   刘宏云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