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出彩 安全为证
来源:
时间:
2017/08/10 点击:
次
【字体:
大 中 小】
运行出彩 安全为证
—排水局红圪卜排水站安全运行26年
7月31日,一个平常的日子。每月两次的交接班时间到了,二十多年来,红站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程序。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职工换了一批又一批,除了每年的大年初一,红站的泵始终没停过,“全年无事故、安全每一天”是红站人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信念。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红站人在日常工作中从不放过一个安全隐患,保持安全运行26年的良好记录。
近几年来,由于机电设备老化与更新换代,红站运行中总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红圪卜排水站的职工迎难而上,通过加强日常安全运行,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预防通报机制、约谈与现场分析制度、完备和改善交接班制度,加强安全事故预防应对能力和排查监督能力,将事故隐患及时扼杀于萌芽状态。通过对各股室主要负责人适时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争取管理不放松,宣传不落后,及时推广一些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与办法,加强红站安全生产示范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积极推行机电运行与日常养护等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举措与办法,极大的强化了安全生产发展理念,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除了日常运行和管理外,加强交接班制度也是红站人 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习惯,每到交接班的日子,站里的领导,尤其是带班领导,总要和值班职工一起通过现场对新旧站电气设备、机泵与附属设施的巡视、检查与交换意见,对上个班组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每个参与运行的职工都要将安全发展理念与安全生产各项运行规章制度、安全知识牢记于心并身体力行,每年汛期来临的时候,红站的任务更大,责任更重,一天三班倒,24小时轮流值班就成了红站人的工作常态,因为红站的安全就是总排干的安全,总排干的安全牵系着全灌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红圪卜排水站是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排水的咽喉工程,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同为河套灌区的关键性水利工程,担负着排泄灌区1037万亩排域内地下水、灌溉余水和灌区北部阴山山洪水的任务,是降低灌区地下水位、改土治碱、保障灌区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造福工程。
红圪卜排水站为斜式轴流泵站,由一站和二站组成,其中一站建成于1977年,投资696万元,装机容量2100KW,选配10套40ZLB-85型水泵、JSL1410电机,设计排水量30M3/S,自流闸泄水能力60M3/S;二站建成于1991年,投资2500万元,安装2500ISKM斜式轴流泵6台,总装机容量3780KW,设计排水量100M3/S。截至2016年底,红站安全运行26年。
2009年初,河灌总局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契机,争取到国家对灌区大型泵站改造工程投资,利用三年时间分三期对红站一、二站实施泵站改造,其中一期泵改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于2011年底竣工验收,工程总投资1900万元,主要对一站所有机泵、保护、配电设备进行彻底更换,选配6套1000ZLB-4型水泵、210KW电机,设计排水量19.2M3/S,拆除更新35KV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改造更新供暖锅炉。二期于2012年底启动,于2013年5月竣工,主要对二站的机泵、保护监测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三期泵改工程对金属结构进行改造。经过泵改后的红圪卜排水站,自动化程度得到极大改善,排水效益进一步提高,防汛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于红圪卜排水站来说,交接班这项工作只是她重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小小插曲,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运行中,那些默默为之奋斗付出的排水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着水利人奉献与大爱的赞歌。
排水事业管理局 杨玉兰 王慧琴
责任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