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灌总局“五化”措施力保整改到位群众满意
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以来,河灌总局党委积极通过党委会、座谈讨论、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参加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同时采取“五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保总局党委“两方案一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取得让广大干部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是坚持整改事项重点化。针对查摆出来的“四风”问题进行整改,力求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有所回应,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经及时归类整理,总局党委在整改方案中明确了22类整改任务、27条整改任务,在专项整治方案中明确了13类整改任务、17条整治任务,在制度建设计划中从需要修订完善和新制定出台两个方面提出了29项长效机制建设任务,作为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重点。
二是坚持整改目标阶段化。对整改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对总局党委领导班子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设立了三本台账,具体划分为40项立行立改任务、39项近期整改任务、46项中期整改任务和45项长期整改任务。并按照性质、任务、难度进一步明确整改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启动时间和完成时限,确保整改工作的细化量化和可持续性。
三是坚持整改措施具体化。细化量化整改措施,逐条逐项进行分解,做到每一项措施都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每一项措施都有切实可行的落实办法,使“两方案一计划”成为整改落实工作的操作手册。例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专项整治方面,今年以来,总局党委切实加强全系统经费预算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力求把有限的资金向水利基础建设和改善基层工作条件上倾斜,今年较去年同期“三公”经费下降39%;严格会议管理和审批,对各类会议召开的数量、时间以及参会人员等具体事项重新严格要求,最大限度的精简会议数量,减少会议费用,今年各类会议召开次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4%;进一步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时效,充分利用总局电子政务平台下发文件,减少纸质浪费,今年较去年同期发文数量下降19%;宣传简报全部上网,发放纸质简报注重内容精炼、保证质量;车辆管理实行定点维修、刷卡加油、统一保险等制度,严控公车私用。
四是坚持整改责任制度化。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责权统一”的原则,定领导、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限,使每个整改项目都明确了责任和分工,做到有人负责组织实施,有人负责督查指导,有人负责检验成效,确保整改落实任务不留死角。例如在解决水利系统发展问题上,总局党委及时组建成立三个专题调研组,对农业供水服务、水务公司经营发展和乌梁素海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系统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全面解决存在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坚持整改过程透明化。通过印发通知、举办座谈会、召开情况通报会、进行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公开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内容、标准和责任人、时限等内容,及时通报整改结果,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价,让大家能够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