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乌梁素海的水更清景更美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乌梁素海宽阔清澈的湖面上,贪恋美景的候鸟们迟迟没有南飞,时而在水面嬉戏,时而振翼高飞。冬日暖阳照耀下的乌梁素海碧海蓝天美景如画。
“这几年乌梁素海的变化很大,最明显的就是水清了,鱼肥了,鸟多了,来游玩的人也多了。”在乌梁素海开了十几年船的老船员刘志刚笑着说。感觉光靠嘴说没有说服力,刘志刚特意停下船,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湖水拿给我们看,只见湖水清澈透明,他这才满意地继续开船。
11月2日,河套灌区秋浇进入尾声,乌梁素海秋冬季生态补水工作拉开序幕。11月14日,记者跟随河灌总局供水处的相关人员深入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工程沿线,详细了解了乌梁素海近年来的生态补水情况。
“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利用黄河凌汛水、灌溉间隙水,对乌梁素海进行连续性的生态补水,累计补水6.8亿立方米,对改善乌梁素海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行的河灌总局供水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然而,2008年前随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曾经受到严峻挑战。2008年,乌梁素海湖区爆发大面积“黄苔”,引起了中央、自治区、市、旗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鸟类减少,渔业减产,生态调节功能大大降低,一场势在必行的治水之战摆在巴彦淖尔市人面前。以 “黄苔”事件为转折和标志,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走上了快车道。
多年来一直参与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工作的河灌总局供水处副处长苏晓飞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乌梁素海生态补水能力,我们在现有灌排系统的基础上,在丰济、义和等6条农业灌溉干渠与总排干交叉口施做了泄水闸,通过总排干沟增加给乌梁素海的生态补水量,并对总排干出口段进行全线清淤疏浚,新建了出口泵站,有效提高了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水体置换和自净能力。”
在红圪卜扬水站,四台大型水泵机声轰鸣,昼夜不歇。这里是总排干对乌梁素海的汇入口,各条灌溉渠引入的黄河水汇聚到总排干,经扬水站水泵提水后,缓缓注入了乌梁素海。据了解,2014年春季,我市利用黄河开河凌汛水,为乌梁素海实施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从11月2日开始,全面启动了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工作,到明年8月份,计划实施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逐步置换乌梁素海原水体,改善湖区水质。
近年来,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湖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乌梁素海湖区鸟类由过去的180多种增加到240多种,600多万只,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9种,二类保护鸟类36种。
生态改善的同时,乌梁素海正在积极利用湖区资源发展旅游业、水产养殖、生物有机肥料等相关产业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相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必将越来越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