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事 > 灌区要闻 >
生态补水:为乌梁素海水质好转起到作用
来源: 时间:2014/11/24 点击: 【字体:
生态补水:为乌梁素海水质好转起到作用

生态补水:为乌梁素海水质好转起到作用
                                   
 
生态补水:为乌梁素海水质好转起到作用
     
  初冬的河套大地,花木凋零,寒气袭人,在秋浇即将结束时,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工作也正式拉开帷幕。11月中旬,记者跟随河灌总局供水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工程沿线,详细了解了乌梁素海近年来生态补水的情况。
 
   6座泄水闸日夜不停补水
 
  11月14日,丰济渠和总排干交叉口处,水声轰轰,震耳欲聋,丰济渠泄水闸马力全开,源源不断地将渠内的水注入总排干。
 
  丰济渠泄水闸是为了给乌梁素海补水而建设的6个泄水闸之一。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在丰济、义和、沙河、永济正稍、永济西乐、黄济等6条农业灌溉干渠与总排干交叉口建设了泄水闸。
 
  沿着总排干,记者随后来到靠近乌梁素海的红圪卜扬水站,在四台水泵的轰鸣声中,由各条灌溉渠引入总排干的黄河水汇聚到此,经泵站提升水位后,缓缓注入了乌梁素海。
 
  红圪卜扬水站的出口泵站也是近年为了生态补水而新建的,新泵站在进一步提升调度能力的同时,将排泄水能力从过去的20立方米/秒提高到40立方米/秒,有效提高了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水体自净能力。
 
  此前,总排干出口段进行了全线清淤疏浚,又加固了乌梁素海海坝,使乌梁素海蓄水能力最大达到5.5亿立方米。

   乘船航行于乌梁素海,水波不兴,一碧千顷。尽管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乌梁素海部分水面已经结起了一层薄冰,但贪恋美景的候鸟们迟迟没有南飞,时而在水面嬉戏,时而振翼高飞。冬日暖阳照耀下,碧海蓝天的乌梁素海美景如画。
 
  “这几年乌梁素海的变化很大,最明显的就是水清了,不仅鱼和鸟多了,来游玩的人也多了。”在乌梁素海开了十几年船的老船员刘志刚告诉记者。
 
  进行生态补水的时候,也是水利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补水期间,值班人员克服酷冷严寒,24小时巡堤检查,重点桥涵、渡槽等建筑物均派专人把守,配备挖掘机、撬棍、铁铲等破冰、捞冰工具,并发动群众,及时对各输水渠道内的冰坝、垃圾漂浮物进行清理,排除输水过程中的险情,确保各输水渠道的畅通,为顺利完成对乌梁素海的生态补水创造了条件。
 
计划每年对乌梁素海补水3亿立方米
 
  从2005年开始,我市即统筹利用黄河凌汛水、灌溉间隙水对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但由于受补水渠道流量和工程条件所限,每年的生态补水只有几千万方。
 
  2012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乌梁素海生态补水能力,按照“补得进、蓄得住、排得出”的要求,在自治区水利厅的支持下,累计投资1.3亿元,在丰济、义和、沙河、永济正稍、永济西乐、黄济等6条农业灌溉干渠与总排干交叉口建设了泄水闸,泄水能力达100立方米/秒,通过总排干向乌梁素海进行补水,并对总排干出口段进行全线清淤疏浚,新建了出口泵站,改善了引黄入乌梁素海的补水能力和乌梁素海泄水不畅的问题。同时利用自流直入乌梁素海的通济、长济、塔布三条干渠对乌梁素海进行补水,补水能力为24立方米/秒,使向乌梁素海补水的总能力达到124立方米/秒。
 
  2014年春季,我市利用黄河开河凌汛水,为乌梁素海实施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
 
  从11月2日开始,再次启动乌梁素海补水工作,预计到明年8月份,计划实施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
 
  目前,乌梁素海十年已累计补水6.8亿立方米。
 
  “我们将充分利用黄河凌汛和灌溉间隙来水,增加引黄入海水量指标,在保证乌梁素海平衡循环的基础上,逐步置换乌梁素海原水体,改善湖区水质。生态补水将为乌梁素海水质好转起到重要作用”河灌总局供水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介绍,生态补水本着“科学调度水资源,协调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原则,在保证农业灌溉的基础上,根据灌区补水工程建设进度及自治区水利厅的总体要求,结合乌梁素海调蓄水能力,兼顾乌梁素海渔苇业生产,制定了乌梁素海水量置换调度运行预案,依据灌溉进度和气候变化适时调节运行流量,对生态补水进行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今后,我市将继续把生态补水作为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黄河凌汛和灌溉间隙等重要时段,对乌梁素海实施生态补水,力争每年补水量达到3亿立方米。
 
乌梁素海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中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是19世纪中叶受地质运动、黄河改道和河套水利开发影响而形成的河迹湖。湖区呈半月型,南北长35—40公里,东西宽5—10公里,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44万亩),平均水深1米左右,最大水深4米,正常库容4亿立方米,最大库容5.5亿立方米。
 
  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灌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年自然排入农业灌溉余水及山洪水等5 亿立方米左右,是我国第八大淡水湖,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和地球同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湖区有各种鸟类240多种,600多万只,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9种,二类保护鸟类36种。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等各种鱼类繁衍生息,年产野生杂鱼300万斤、养殖草鱼300万斤左右。
 
  然而,随着农业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乌梁素海长期受到污染,生态环境一度恶化,甚至爆发大面积“黄苔”,引起了中央、自治区、市、旗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鸟类减少,渔业减产,生态调节功能大大降低,一场势在必行的治水之战摆在巴彦淖尔市人面前。从2008年开始,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走上了快车道。如今,治理工作已经见到成效。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和保护总体目标则是,通过25年左右时间治理,使乌梁素海维持和谐的生态系统,形成集平原水库、生态屏障、渔业资源、风景旅游、灌排降解功能为核心,生态环境质量一流、湖泊景观环境优美、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的草原绿色湖泊,到那时,乌梁素海将彻底改头换面,展现给世人的是一个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富裕的“塞外明珠”。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