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春季绿化造林工作全面完成
2013年,河灌总局按照灌区绿化的总体思路,调动各方造林积极性,全力推进绿化造林工作。目前,灌区共完成造林种植面积 7430.9亩,造林294万株,完成投资4840万元,灌区春季造林任务已全面完成,并超额完成了“迎会创城”专项绿化任务。几年来,灌区累计投入造林经费7628万元,完成造林面积3.3万亩,植造高杆1017万株,灌木173万株,育苗2496亩。植造林木成活率每年均保持在85%以上。灌区各级国管渠系已成为巴彦淖尔大地上最为靓丽的绿化带、生态网和风景线。
近年来,河套灌区的绿化工作,正在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措施和发展机制。一是结合实际,注重规划。针对灌区绿化实际,结合市委“1359”战略发展思路提出的“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建设美丽巴彦淖尔”,河灌总局先后制定了绿化灌区五年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设“一区、两带、四片、多点”的灌区绿化新规划,并根据规划重点组织实施了迎会专项绿化工作。二是创新机制,多方造林。为了全面推动造林工作,河灌总局提出“创新机制、绿化灌区、保护工程、富裕职工”的工作思路和“谁植造、谁管护、谁拥有、谁受益”的造林机制。在这个思路和机制的引导下,灌区造林主体发生根本性转变,形成了单位统一营造、引资合作、职工个人、农民承包等多种造林方式。几年来,总局系统个人造林投入达120多万元,完成造林15万多株,实现了单位、个人的双赢。三是自育苗条,降低成本。河灌总局专门把育苗工作列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近5年来,全系统共育苗2496亩,特别是近两年系统内每年育苗都在800亩以上,有效地降低了造林成本,为灌区林业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夯实基础,工程先行。先做工程后植树,是造林成活率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河灌总局加大机械化作业造林的力度,灌区各单位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平整土地2万多亩,先后配置了挖掘机、推土机、打坑机等机械设备,实现了人工造林向机械化、专业化造林的转变。五是强化管理,确保成活。三分栽树,七分管护。灌区各单位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了水罐车、水泵等机械设备,在后期管护上,确定专人,分段管护,除草、剪枝、浇水、打药等管理工作做到适时到位,确保了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