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忘却的记忆
“水利行业属于艰苦行业”。开始我还不理解,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有了亲身感受,逐渐才明白。因为这个行业直接服务于最基层,服务于“三农”,野外作业时间较多的缘故吧。我是一名基层水利女职工,从事基层水利工作快二十年了。这些年来,工作的角色也在不断变换,在这些忙碌的实际工作角色的变化中,却有留下无法忘却的记忆,这些记忆也激励我不断前行。
回想当年二十出头的我刚参加工作,那时我被分配到离城70多里路的一个偏僻管理段,交通极不方便,下了车步行还得十几里,远远望去唯独管理段闸房一座,而且一天就一趟,去了就回不来。没办法管理段的职工都骑着自行车上班,每次去上班大包、小包拾掇一堆,就像回娘家似的。记得那时,管理段共有十几名职工,就我和黄丽大姐。我俩要来一起来,要回一起回,两人住一个办公室,行水期间一住半月二十天。我和黄丽大姐的分工是她测机缘分干渠上东背所属直口渠及灌溉管理,我测机缘分干渠上西背所属直口渠及灌溉管理,总共二十多条直口渠,最远的直口渠离管理段将近三十里。那时的路有一半路程是黄土圪洞,黄土将近一尺深,我们给这段路起名“沼泽”区,如果走到这个区域稍不留神,跌进去,出都不好出,况且我俩还骑自行车测流,早晚各一次。那时没有电话,更谈不上手机。每天早上吃过早饭,七点钟两人就出发,她从东背走,我从西背走,背着仪器、拿着测杆,分道而行。早上测完流,回来的时候都要到村里询问一下各直口渠的灌溉情况,转这么一圈也就快到中午了,下午继续。时间长了,老乡们也和我们很熟悉了,关系也融洽了,农情、水情的也不用多问,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就这样,在渠上、在村里、地里跑上一天,全身瘫软,腿脚发木。到了晚上,就要整理我们当天的所有资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春灌到秋浇要在这条路上跑无数个来回,时间长了,慢慢也习惯了。随着资料厚度的不断增加和老乡们反馈到所里的表扬信息,我们也有一种喜获丰收的感觉。
记得有一次上渠测流时发生了一件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叫人难以忘怀,有时还有些后怕。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正怀着四五个月身孕。一天,我和黄丽大姐照常去测流,在回来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小雨,眼看就要到管理段了,也走出了“沼泽”区,路面已让雨打湿,有点滑,我身上背着仪器,手里拿着很长的木测流杆,测流杆不能弯曲。在将要拐上小桥时,测流杆一横,然后我又一歪,把我摔在桥边上,连人带车险些掉进渠里。当时我慢慢爬起来,觉得人还没事。可是回到段里,有点肚子疼,头上直冒虚汗,把黄丽大姐吓的直哆嗦。看着大姐着急的样子,我强忍着安慰着她。大姐是过来人,给我找了点药,用了点“偏方”,然后赶快让我上了床,又盖被子,又倒热水的,满屋转个不停。我睡了一觉,跟个没事人是的。现在,女儿也十五岁了,女儿和大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每想起这事,觉得当时大家都很辛苦。但我们也有许多收获,我们在接近梦想。
如今,水利事业的突飞猛进,国家对水利投资多了,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闸段生活面貌大变样。过去跑渠、测流骑自行车,现在骑摩托车,过去的手摇电话变成无线电话和手机,遍布沙土圪洞的“沼泽”区也村村通了柏油路,我摔倒的那座小桥也修成了大桥,管理段通了专线汽车。各段开展争创“六好六强”管理段,段段新风貌,处处新景像,干渠两岸绿树成荫,田园风光色彩斑斓。
刚参加工作时的苦和累,已成为了记忆,经过创业经历而尝到的先苦后甜,成为了一种荣耀!
解放闸黄济管理所 许翠娥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