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利文化 > 文学创作 >
上划管理让乌兰布和沙区旧貌焕新颜
来源: 时间:2010/07/05 点击: 【字体:

上划管理让乌兰布和沙区旧貌焕新颜

  2007年9月农垦水电局上划河灌总局,合并到一干灌域管理局统一管理,一干灌域管理局同时更名为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上划以来,河灌总局采取多项措施,强化上划后的管理工作,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认真贯彻总局的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两年多来,乌兰布和地区水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一、管理体制得以理顺

  原乌兰布和沙区内,一干渠上游17公里由一干灌域管理局管辖,下游长48.1公里的原建设一分干渠、长9.7公里的原建设二分干渠、长29.15公里的原建设北二支渠、长7.5公里的原建设北三支渠由农垦水电局管理。“一渠两治”的体制,严重制约了该灌域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由于体制不顺,在原乌兰布和沙区灌域,河套灌区的一些政策得不到认真贯彻,成功的管理经验得不到推广,各项改革措施得不到落实,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管理不统一,水权不集中,步调不一致,致使原乌兰布和沙区灌域内水事纠纷屡有发生,管用矛盾不断积淀,以致影响到了地区的安定团结。当时的农垦水电局,对一干局而言是用水户,对所服务的6个国营农牧场、磴口县3个乡苏木以及中国林科院3个分场而言,又是供水部门,双重角色导致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本位主义和不平衡现象,直接影响了该灌域水利事业和工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农垦水电局的上划管理,结束了沙区内渠道割据分治的局面,渠道的级别、名称、长度也得到了规范。以各渠道灌溉面积为依据,以便于管理为原则,原建设一分干渠上游28.42公里划为一干渠,使一干渠总长达45.42公里;原建设一分干渠下游19.68公里划为建设四分干渠,并向下游延伸6.32公里,总长达26公里;原建设二分干渠更名为建设一分干渠,并向下游延伸7.3公里,总长达17公里;原建设北二支渠升级为建设二分干渠,并向下游延伸2.65公里,总长达31.8公里;原建设北三支渠升级为建设三分干渠,并向下游延伸8.3公里,总长达15.8公里。统一管理也减少了水事管理的中间环节,改变了过去两部门有得则争、无利则推、不利则阻、他得则拖、分利则顶的状况,在管水用水上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一套有利于灌域发展的机制开始形成。管理体制的理顺,为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奠定了基础,也为灌域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更扎实的基础支撑,全市大水利框架的构建、水务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因此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机构设置大幅减少

  原一干灌域管理局内设12个科室,下设5个所站。原农垦水电局内设8个科室,下设6个所站。两单位的科室所站尽管建制不同,但职能几乎一样。这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设置,造成了水事管理中令出多门、各自为阵的局面,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自农垦水电局并入一干灌域管理局,同时更名为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后,经《巴彦淖尔市水务局、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及所属事业单位“五定”方案》重新确定后,两单位原来总共内设的20个科室,合并为8个,原来下设的11个所站,合并为了8个。原来的一干灌域管理局是河套灌区内管辖灌溉面积最小的管理局,仅有37万亩,如今的乌兰布和管理局成为了河套灌区内控制面积最大的管理局,总控制面积达到了近620万亩。尽管所辖灌溉面积由过去的37万亩扩展到了现在的92.8万亩,数量上翻了2.5倍,但管理机构中的职能科室却减少了60%,下设所站减少了近30%。

  三、灌溉管理趋于科学

  统一管理前,由于割据分治,原一干灌域管理局的管理无法向下延伸,农垦水电局又无法调节口部引水,上下游用水不能统筹安排,不同需水作物不能兼顾考虑,管用双方不能直接沟通,用水计划难以完整落实。特别是在秋浇中,原农垦水电局往往无计划预留干地,给次年本已紧张的夏灌供水形成了更大压力。原农垦水电局是非专业水管部门,掌控用水的能力和水平较弱,科学决策、合理安排的能力不强,在用水时段上不能有力地按用水计划组织实施。管理人员大多是农场的农工,专业知识缺乏,致使管理水平粗放,管理手段落后,关系水、人情水时有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整体管理水平与套区相差20—30年。原乌兰布和沙区的灌溉面积占一干灌域灌溉面积的60%,而用水量却占到了总引水量的70%左右,灌溉效率夏灌约为200亩/流量日,秋浇约为100亩/流量日,渠道水利用率仅为31%,田块面积多在6—8亩左右。而一干灌域管理局直管范围内,灌溉效率夏灌平均420亩/流量日,秋浇平均310亩/流量日,渠道水利用率为81%,田块面积多在1亩以内。

  统一管理后,水权得到了高度集中,用水计划能够顺利落实,水量调配能够因地制宜。在用水安排上,“大水分散,小水集中,上下游、左右岸、高低渠兼顾”的优化配水、灵活调度模式,使各类农作物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得到了适时灌溉。为做到严格计量,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加强了测流量水人员培训,特别是对农垦水电局的量水工作人员和群管组织量水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在量水设备上,每年都投资新购测流仪器,新建测流桥。在制度保障上,各测点都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专职量水督查员,保证了“互监共测”制度的推行。2008年乌兰布和沙区共引水3.8亿立方米,共浇地162.07万亩次,浇地效率368亩/Q•日。2009年乌兰布和沙区共引水4.6亿立米,比上年多引水0.8亿立米;共浇地174.73万亩次,浇地效率388亩/Q•日。在降雨量是近20年来最少、晴热高温少雨天气持续出现、七月份遭遇历年少有的黄河来水减少、灌溉水源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土壤墒情总体较差、亩均灌溉用水量明显增大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合理调配、统一调度,保障了关键时期连续、可靠供水,保证了各类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但未因来水不足造成减产,而且让灌域在大旱之下获得了大丰收,使统一管理的优势更为明显直观。

  四、工程条件逐步改善

  原水电局管理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这些工程原本设计标准低,设施不配套,加之运行中的管理不善,灌溉渠系、建筑物和设备老化损毁现象日趋严重,均接近了报废阶段。由于投资体制不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在原乌兰布和灌域实施,许多本该立项的工程项目都没有立项,多年来工程投资几乎为零,就连日常维修经费都难以保证。绝大多数工程带病运行,仅靠简单维修勉强维持低水平运转,因险情出现而打乱用水秩序的情况时有发生。农垦水电局上划管理后开展的工程普查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区灌域内干渠、分干渠上共有水闸23座,其中无一座一类建造物,仅有的几座二类建筑物也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

  农垦水电局上划管理后,工程投资机制开始理顺,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开始向乌兰布和沙区倾斜。2009年以来已完成节水改造投资944.25万元。在积极争取节水改造投资的同时,为保障正常灌溉和安全供水,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同时在岁修养护上大力投入。2009年在沙区完成岁修养护投资23万元,同时完成在黄河防凌应急抢险中形成的水毁工程修复加固投资10万元。今年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在沙区灌域再度加大岁修养护力度,全灌域岁修养护投资75.6万元,其中投向沙区41.5万元。这些工程实施以来,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在沙区的输配水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水利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水量调控能力和供水的灵活性、可靠性明显提高。预计今年在沙区灌域可争取到节水改造投资2000万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按照计划到2011年沙区的45.42㎞干渠及90.6㎞分干渠将全部完成整治,到2012年25座国管水闸全部完成新建、重建或大修,整体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同时计划完成建设一分干渠扩建并下延10公里的工程项目,新增黄灌面积6.5万亩。

  在工程管护上,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制定了更高层次的目标,要由“管理工程”向“生态工程”延伸,大力实施“让堤防绿起来,让渠道美起来,让职工富起来”的林木上堤工程,努力向渠道绿荫化、设施景观化方向发展。通过充分挖掘沙区水土植造资源,2009年在沙区共植树10700株,2010年又植造乔木14000株,灌木10000株。为了降低今后的造林成本,该局同步将育苗纳入规划,实行“自栽自有、自育自用、造育并举”的新举措。继2009年在沙区育苗40亩后,2010年再育苗32亩。

  五、水利经济势头良好

  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局限,原农垦水电局在水费回收上无法按有关政策执行,水价不能严格执行河套灌区的统一定价。按方收费的计费方式得不到施行,水费分摊一直沿用按地亩均摊的做法。由于不能掌握准确的实灌面积,导致水费分摊不公,用户意见很大,因此产生的不安定现象多次发生。许多农户的亩均水费达到了60—70元/亩,比套区每亩高出20—30元。各农场在水费交纳上也是能拖则拖,能欠则欠,没有一家能按规定时间足额交纳,多年来尾欠水费已累计达399万元。人情水、关系水的存在,使水费大量流失。按现行水价计算,年用水4亿方左右,水费应在1100—1300万元左右,而实际水费收入仅有800万元,年流失水费300—500万元。在水土资源上,原农垦水电局有土地1818亩,水面4000亩,发展水利经济基础较好,但管理不力导致水土资源优势不能发挥,一直没有多少效益产生。

  上划管理后,水费计收不再受管理体制的限制,水费政策得到了严格执行,应收尽收成了现实。原来按行政区划计收水费的不合理方式得到了更正,开始打破行政界线,按水文边界落实水费。“先费后水、优费优水、水票供水、轮次收费、以水促费”等激励措施得到了有效运用。连续两年来,到八月底均能足额完成水费预收任务。2008年沙区灌域实际回收水费876.96万元;2009年实际回收水费1003.05万元。原农垦水电局的水土资源,加上原一干灌域管理局所有的2204亩土地和770亩水面,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现在的总土地面积达到了4022亩,水面达到了4771亩,为水土资源集约化、规模性经营创造了条件。对此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立足现有水土资源,提出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将土地和水面资源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这些水土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经反复测算和论证,提出在十年内建成四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地,分别为种植业基地、水产养殖业基地、沙产业生态园基地和林果业基地,逐步形成以水为主,多业并举的格局。

  下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乌兰布和灌域水利工作水平,增强供水服务能力,激活灌域自身经济活力,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将在总局支持下把工程建设、灌溉管理及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短时间内,使原乌兰布和地区水利工作实现质的飞跃,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  王粼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