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科所科研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教授在项目区考察 市水科所 张云
——市水科所采取六项措施扎实推进科研工作
近年来,市水科所通过对外加强合作联系和宣传交流,对内加强基础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综合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事业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9年,市水科所争取回科技厅、水利厅、河灌总局等合作单位科研经费120余万元,新争取科研项目4项。其中合作项目两项,分别是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灌区退水污染湿地生态修复与沟渠回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独立主持的项目两项,分别是科技厅立项项目“河套灌区黄河分凌减灾与冬季明渠输水综合技术应用研究”和“除砷降氟安全饮水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加上续延的7个项目,今年共有11项科研项目同时进行,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项,项目的数量、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市水科所采取了六项措施,扎实推进各项科研试验工作。
一、明确思路,合理规划发展道路
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广泛调研,在继承和发展上届班子思路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放眼未来,提出了该所近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概括为二十字方针:即“完善梯队,整合资源,注重推广,加强管理,科学发展”。
总体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把该所建成“技术雄厚、装备优良、管理科学、机制灵活”的巴彦淖尔市一流的科研院所。
二、以人为本,优化配置人才,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充实了科研队伍。今年该所在总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从水利系统选调了9名业务骨干充实到领导和环节干部队伍中。4月初又向社会招聘了1名研究生和2名大学本科生,每人每月工资1000元,奖金福利待遇与在职职工同等待遇。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初步缓解了该所青年科技人才短缺、专业结构方面缺少复合型人才的问题。
科学设岗,双向选择,实现现有人员的优化配置。按照“夯实基础层,提高中间层,用好顶端层”的原则,科学设置岗位,双向选择,职工自由竞岗,科室长根据职工志愿和特长选择。通过人员结构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了由专业娴熟、知名度高的专家型人才构成顶端层,由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构成中间层,由精力充沛、爱岗敬业的观测人员构成基础层的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
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为干部职工提供了发挥专业特长、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形成了各司其责、合理流动、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
三、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职工工作环境
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投资6万多元购买了9台台式计算机、2台笔记本电脑、6台打印机、20多个U盘和部分桌椅,配备到了各科室、试验站。
进一步改善了基层试验站的条件。在总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8万多元为长胜试验站配备了新的办公桌椅,修缮了漏雨的房屋,安装了自来水,拆除了危房,目前平整土地、修建厕所、整修院墙、新建阳光温室工作正在进行。长胜站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进一步改善了科研工作条件。近期计划投资6万多元购置紫外分光光度计、COD速测仪以及其它的试验器材与设备。考虑到观测试验、技术推广等观测时路途远、路况差等因素,近期计划将小面包车更换为商务车,以改善交通条件。
四、提高职工待遇,调动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
为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支部利用经济杠杆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吸引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氛围。
给予环节以上干部通讯补助。所领导每月补贴100元,各科室、站负责人每月补贴80元,副科长、副站长每月补贴50元。每年此项开支约2万元。
发放了特殊岗位津贴。对于外业人员给予误餐费补助,根据路途远近、工作量大小等分别制定不同的补助标准,由科室、站负责人记录下乡天数或次数,逐月发放。同时参照有关规定为从事特殊岗位的职工(如化验员)发放特殊岗位津贴。
建立了奖励机制。按照绩效挂钩、按岗取酬的原则,各职能科室、试验站、项目组在奖金分配上可以有较大差别。年终计划拿出2万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分为1万元和5千元两个档次进行奖励。
五、狠抓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职工业务水平
所长带头举办业务讲座。张义强所长做了“内蒙古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的专题讲座,为大家讲解了耕地、盐荒地盐分分布、盐碱形成机理和整个灌区盐分运移平衡规律等。结合科研工作和科学发展观活动,主任工程师张建国作了“项目试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撰写方法”讲座,从学术报告、可行性报告、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成果报告及调研报告等方面为科研人员进行了讲解。
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先后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高存荣主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史海滨、魏占民教授分别作了水盐、水质等方面的业务讲座。今年5月份又邀请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主席、前国际灌排委员会副主席、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佩雷拉教授和国际知名专家、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岗萨雷斯教授作了地面灌溉技术、灌溉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术讲座。这些业务讲座使科研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
派员外出学习培训。今年4月份开支2万多元,派实验室5名工作人员赴北京参加水利部办的质检员学习培训,取得了5个岩土类及混凝土类水利工程质检员资质证书,为该所水土环境监测中心的乙级和甲级质检资质认证申报奠定了基础。
六、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增加经济收入反哺科研
近年来,由于科研体制改革,基层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明显不足。为此,市水科所提出了整合资源,依托人力、设备和技术优势,加强成果推广工作,创造经济效益的思路。
一是加大了成果推广力度。今年争取到在自治区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中推广应用940套我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用除氟净水机”的项目。今年还新成立了技术推广科,进行研究成果与新技术的推广,同时积极参加展示会、研讨会、推荐会或寄送材料,以多种方式扩大宣传力度,为除氟净水机在区内外的推广销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新组建“巴彦淖尔市清源水处理技术服务公司”已得到总局党委的批准,公司成立后主要进行自有除砷净水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同时提供不同水质处理、楼宇分质供水方案设计及设备安装、自来水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安装、饮水安全的咨询和指导等有偿技术服务。
二是完善了巴彦淖尔市水土环境监测中心,并利用该中心现有的检测分析设备和测试人员优势,再增加部分设备和测试内容,近日积极争取项目经费14万元,购买了合成材料综合测定仪、万能试验机等,做了充分准备,积极申报工程质检单位乙级资质,同时积极争取甲级资质。资质获得后,该所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通过水处理技术服务公司和水土环境检测中心两个经济实体的运作,该所将逐步实现科研、推广“两条腿”走路,走上“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凭借成果推广奠定科研基础”的良性运行之路。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