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水事 > 灌区要闻 >
多方联手保护水利工程遗迹
来源: 时间:2011/05/02 点击: 【字体:

多方联手保护水利工程遗迹
 
  近日,河灌总局科技文化处先后两次接到基层报告称,杭锦后旗黄河镇杨家河古河道段落和黄杨草闸工程遗迹正在遭到当地村民的机械挖掘。科技文化处迅速向市、旗两级文物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同时,报请市公安局河灌分局出警,联手出动赶赴现场处理此事。

  杨家河古河道是清末民初的遗迹,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此为背景的杨家“祖孙三代”开挖杨家河的历史故事在河套灌区广为流传;黄杨草闸工程是民国时期的遗迹,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用十几年时间未建成而遗弃,共产党在刚解放初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现代化钢筋水泥永久水闸(即现在的总干渠第一节制闸),黄杨草闸工程遗迹与现代化钢筋水泥永久水闸具有两重天的历史意义。这些工程遗存,是弘扬和繁荣河套水利文化的最好的物化形式,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村民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想通过机械挖掘古遗迹开辟鱼塘。总局科技文化处、文管部门和河灌公安分局的工作人员利用现场办公的形式,向村民讲解了杨家河古河道、黄杨草闸工程的文物价值,宣讲了有关文物保护知识及保护水利工程遗迹的重大意义,提高了村民们对保护文物的认知程度和积极性,他们不惜损失2000多元的机械租赁定金,立即停止施工。还一致表示将自愿承担起水利文物保护员的责任,为当地文化建设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局科技文化处   王东胜  赵志雄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