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强化管理 去年底以来,按照市委、政府将原农垦水电局划归河灌总局统一管理的总体部署,河灌总局上下采取有力措施,从工程投入、内部管理、水量调度等关键环节入手,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综合效益开始显现。 总局办公室 孟玉川
乌兰布和水利改革成效明显
一是合理设置管理单位,优化人员配置。去年底,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总局将水电局原6所一站按照渠域特点设置为3所一站,将一干管理局更名为乌兰布和管理局。针对原农垦水电局大多是农场的工人,专业知识缺乏、管理粗放等实际,总局和管理局对原农垦水电局班子成员和灌区进行了交流,对股段长实行了聘任。一年来,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建立和理顺工程建设长效投入机制。过去由于投资体制不顺,许多本该立项的工程项目都没有立项,加之管理不善,大多建筑物破损严重,仅靠简单维修勉强维持低水平运转。去年以来,总局上下在积极争取工程项目的同时,计划3年内向该地区投资1000万元用于水利工程新建和改造。今年已更换铸铁闸门172套,新建测流桥253座,计划完成投资722.37万元,现已完成投资384万元。
三是加强灌溉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由于管理分治,原农垦水电局无法调节口部引水,上下游用水不能统筹安排,用水计划难以完整落实。该地区原灌溉面积占一干灌域灌溉面积的56.3%,而用水量却占到了总引水量的67%,灌溉效率夏灌约为200亩/流量日,秋浇约为100亩/流量日,渠道水利用率仅为31%,田块面积多在6-8亩左右。而一干灌域灌溉效率夏灌平均为420亩/流量日,秋浇为310亩/流量日,渠道水利用率为81%,田块面积大多在1亩以内。今年以来,在用水安排上,大力推行优化配水、灵活调度模式,使各类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得到了适时灌溉。为做到严格计量,总局下拨专款1万元,用于培训测流量水人员,并对原农垦水电局的量水人员和群管组织量水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在量水设备上,投资20万元新购进流速仪50台(套)。在制度保障上,各测点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专职量水督查员,保证了“互监共测”制度的推行。
四是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实现民主管水。过去乌兰布和群管改制工作一直难以开展,农民用水协会一直没有组建。针对这种情况,从去冬以来,管理局下大力气着手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目前,已组建用水协会7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的目标。另外,终端水价改革进展也较为顺利,截止目前已回收群管水费89万元,占预算任务的59%,为协会运转和群管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证。
五是加强水费收缴,促进良性循环。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局限,该地区水费分摊一直沿用按地亩均摊的做法。由于不能掌握准确的实灌面积,导致水费分摊不公,许多农户的亩均水费达到了60-70元/亩,比套区每亩高出20-30元,用水户意见很大。另外,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水费大量流失,多年来尾欠水费累计达399万元。按现行水价计算,年用水4亿方,水费应在1100-1300万元左右,而实际水费收入仅有800万元,年流失水费300-500万元。由于水费得不到足额回收,致使人员工资只能按比例发放,管理单位运行举步维艰。今年以来,管理局打破了沿袭多年的行政界线,实现按水文边界落实水费,在具体收费上,大力推行“先费后水、优费优水、水票供水、轮次收费、以水促费”等激励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截止8月底,乌兰布和灌域1800万元水费预算任务已足额完成。水费的正常回笼,为人员稳定和水利工程正常维护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