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梯队,整合资源,加强管理,科学发展
全力创建一流科研院所
——市水科所下一步工作思路
近年来,市水科所在上一届所支部的带领下,在全所上下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今年十一月初,新一届所支部班子组建后,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在全所上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意见征询,并在继承上届班子工作思路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明确了我所未来几年总体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二十字方针“完善梯队,整合资源,注重推广,加强管理,科学发展”。
“完善梯队”就是指在人员配置上,进一步完善包括顶端层、中间层、基础层三个层次的精干高效的水利科研队伍。只有人才可持续,事业才能可持续。
“整合资源”就是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资金设备资源,站在整个河套灌区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把目光放在当前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治理、工农业供水、生态改善、水务一体化等方面急需解决的一批重点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研究上。把项目做大,把水科所做强。
“注重推广”就是选题立项时注重实用,优先选择河套灌区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形成后要尽快在灌区推广应用。除此之外,结合当前我灌区的实际,有目标有选择地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灌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为单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管理”就是加强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内务管理、财务管理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使我所各科室、试验站、项目组均高效运转起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科学发展”就是把单位各项工作的目标定位在可持续发展上来,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杜绝短期行为。在人员配置、梯队建设、专业优化、仪器购置、研究领域、项目争取储备、技术推广、资质申报等方面做长远规划。
在2009年度具体的工作布局上,我们有如下思路:
一、人员配置及队伍建设上:
要进一步完善由三个层次的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我们把所内科研人员分为三个层次,即由学识渊博、知名度较高的专家组成的顶端层(也称专家层);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环节干部和技术骨干组成的中间层(也称环节层);由精力充沛、爱岗敬业的外业观测试验人员组成的基础层(野外作业层)。
我们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层、提高中间层、用好顶端层。努力做到各层次人才衔接有序,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要努力营造培养和吸收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重点做好基础层人才的储备、培养,同时为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
二、在研究方向上:
走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道路,着力解决灌区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为灌区农业、工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把研究方向紧盯着整个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开展关系灌区全局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改造、饮水安全、工农业供水、生态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三、在新项目争取和储备上
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走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道路,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争取项目。结合灌区的实际,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做到随时拿得出,用得上。
四、在工作重心上:
走试验研究与成果推广并重的道路。配合总局系统人事改革,选拔精兵强将成立科技推广科。除做好除砷降氟净水机的推广外,进一步筛选一批实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灌区内推广。我们还计划和水务公司联合出资成立水处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经营除砷降氟净水机和其他家用饮水产品,以及污水处理设备、自来水设备等,这样把我所的技术力量优势和水务公司的市场营销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用现有的分析实验设备和分析测试人员优势,再增加部分设备和测试内容,提高实验室等级,争取获得1至2个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执业资质(如环境评价资质、水资源论证资质),拓宽单位创收渠道,增加职工收入。总之,要把科技推广做强做大,使其逐步成为我所新的经济支撑点。
五、在内部管理上:
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道路。一是继续通过每周学习、专家讲座、派出培训等多种途径对全员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科研办公条件,近期计划配置一批电脑和打印机、优盘等。三是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和职工收入。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与宣传,广泛交流,拓宽领域,择优合作。
总之,在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众志成城、开拓创新,力争在3至5年内把我所创建成“技术雄厚、装备优良、管理科学、机制灵活”的一流的科研院所。
市水科所 边海明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